《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时间: 2024-12-29 19:40:41

南方气候北方殊,春里清寒腊里无。

雨入竹林浑不见,只来叶尾作真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杨万里 〔宋代〕

南方气候北方殊,
春里清寒腊里无。
雨入竹林浑不见,
只来叶尾作真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与北方在气候上的差异。北方的春天仍然寒冷,像腊月一样没有温暖。细雨渗入竹林中,几乎看不见,只能看到雨水在竹叶的尖端凝结成珍珠般的水滴。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不同,异。
  2. 清寒:清冷而寒冷。
  3. 腊里:指腊月,通常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份。
  4. :进入,这里指雨水的渗入。
  5. :完全,毫无。
  6. 作真珠:形成像珍珠一样的水滴。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南北气候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也表达了他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婺源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尤其对山水、田园和生活细节的刻画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对气候变化的观察,反映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细腻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二月一日雨寒五首》是一首生动的描绘自然情景的诗。诗中通过对南方与北方气候差异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寒冷与湿润,突显了自然界的细腻变化。诗的前两句“南方气候北方殊,春里清寒腊里无”直白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南北气候的不同,尤其是春天在南方依然寒冷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但又略显凄清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雨入竹林浑不见,只来叶尾作真珠”则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细雨对竹林的影响。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真珠”这一意象,形象地将雨水在竹叶尖端凝结后的效果比作珍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与雅致的氛围。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与对春天的期盼。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在冷雨中依然渴望温暖的心情。这种情感的细腻与自然景物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和谐,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诗歌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方气候北方殊:南方的气候与北方截然不同,直接引入主题,设置对比。
  2. 春里清寒腊里无:春天依然寒冷,似乎与腊月的寒冷没有区别,表现了春天的迟缓和不尽如人意。
  3. 雨入竹林浑不见:细雨落入竹林中,几乎看不见,表现了雨水的细腻和环境的静谧。
  4. 只来叶尾作真珠:只有竹叶尖端的雨水形成如珍珠般的水滴,传达了雨水的美丽与自然的精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珍珠,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意象的美感。
  • 对比:南北气候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雨入竹林”的描写,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寒冷天气的无奈,以及对生命细节的敏锐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南方与北方:象征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环境。
  2. 春天与腊月: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3. 雨水与竹林:代表着自然的细腻与和谐。
  4. 真珠:象征美丽与珍贵的生命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南北气候的对比
    • B. 对春天的期盼
    • C. 对雨水的描绘
    • D. 以上都是
  2. “只来叶尾作真珠”中的“真珠”比喻什么?

    • A. 雨水
    • B. 珍贵的事物
    • C. 清澈的水
    • D. 竹叶
  3. 诗中提到的腊里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冬季
    • D. 秋季

答案:

  1. D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望》 - 杜甫
  2. 《春夜喜雨》 - 杜甫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注重国家与个人的命运,情感更为沉重。
  • 《春夜喜雨》:描绘春雨滋润大地的景象,与杨万里的细腻观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杨万里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