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十里塘捕鱼有叹》

时间: 2025-01-01 16:09:41

渔者都星散,那知不是真。

忽然重举网,何许有逃鳞。

暗漉泥中玉,光跳日下银。

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观十里塘捕鱼有叹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渔者都星散,那知不是真。
忽然重举网,何许有逃鳞。
暗漉泥中玉,光跳日下银。
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渔者在十里塘边捕鱼的情景。渔网一撒,渔者们便散开了,难道这真的能捕到鱼吗?忽然再次提起渔网,才发现鱼是如何逃脱的。水中暗淡的泥土像是玉石般静谧,阳光下跳跃的光芒如同银子。江湖虽无藏身之处,更何况是这荒凉的塘边呢?

注释

  • 渔者:捕鱼的人,这里指的是农民或渔民。
  • 星散:像星星一样四散开来,形容渔者们分散。
  • 重举网:再次提起渔网。
  • 逃鳞:鱼的鳞片,形容鱼逃脱。
  • 暗漉:水中暗淡的样子。
  • 日下银:阳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 江湖无避处:江湖没有可以躲藏的地方。
  • 野塘滨:乡间的塘边。

典故解析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象和农民生活。此诗通过渔民捕鱼的场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经济变革之际,农民的生计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诗人关注的焦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捕鱼为题材,透过渔者的辛劳与自然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存的思考。首句“渔者都星散”描绘出渔者们分散在水塘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无奈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忽然重举网”一语,传达出渔者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鱼似乎总能在关键时刻逃脱,反映了生存的不易。

“暗漉泥中玉,光跳日下银”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水塘中的景象,既有自然的美感,又隐含了对生活的反思。最后一句“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则将生活的艰辛升华到一种哲理的思考,表现出在广阔的世界中,每个人都难以找到避风的港湾。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显示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渔者都星散:描绘渔者们四散的情景,暗示在捕鱼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 那知不是真:表达了对渔获的怀疑,渔者在努力中面临着失败的可能。
  • 忽然重举网:渔者再次提起网,暗示着希望与失落的交织。
  • 何许有逃鳞:鱼的逃脱使得渔者的努力显得无奈。
  • 暗漉泥中玉:水中的泥土在阳光下显现出美丽的光泽,象征着生活中隐藏的美。
  • 光跳日下银:光影的变化,展现出自然之美。
  • 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强调生活的艰辛与无处可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暗漉泥中玉”将泥土比作玉,展现出自然的静谧美。
  • 对仗:“光跳日下银”与“江湖无避处”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然无情的感慨,反映出人对生活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者:象征着勤劳与生活的艰辛。
  • :代表着希望与努力。
  • :象征着生命与自由。
  • :暗示着生活的沉重与真实。
  • :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渔者都星散”是什么意思?

    • A. 渔者们聚在一起
    • B. 渔者们四散开来
    • C. 渔者们回家
  2. 诗中“暗漉泥中玉”中的“玉”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玉石
    • B. 形容泥土的美丽
    • C. 鱼的鳞片
  3. 诗句“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处可逃的感慨
    • C. 对渔民的同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白《夜泊牛津口》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杨万里的诗更倾向于细腻的观察与感慨,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道主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