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钱睦甫南斋 张耒 〔宋代〕
潇洒南轩与病宜,庳床长簟碧纱帏。 三更月上梦初觉,竹影满窗风入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斋中静养的情景。南轩环境清幽,适合养病;低矮的床上铺着长长的竹席,四周是碧绿的纱帐。夜深人静时,月光洒落,诗人从梦中醒来,看到窗外竹影婆娑,微风轻拂衣襟。
注释:
- 潇洒:形容环境清幽、舒适。
- 南轩:指南面的房间或走廊。
- 病宜:适合养病。
- 庳床:低矮的床。
- 长簟:长长的竹席。
- 碧纱帏:绿色的纱帐。
- 三更:指深夜,约凌晨三点左右。
- 月上:月亮升起。
- 梦初觉:刚从梦中醒来。
- 竹影满窗:窗外的竹子影子映在窗户上。
- 风入衣:微风轻轻吹动衣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这首诗是他在养病期间所作,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耒养病期间,他选择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来修养身心。诗中通过对南斋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南斋静养的情景。首句“潇洒南轩与病宜”直接点明了南斋的环境适合养病,给人以清幽舒适之感。次句“庳床长簟碧纱帏”通过具体的物象,如低矮的床、长长的竹席和碧绿的纱帐,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宁静安逸的氛围。后两句“三更月上梦初觉,竹影满窗风入衣”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后的所见所感,竹影婆娑、微风轻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潇洒南轩与病宜”:首句直接点明南斋的环境清幽,适合养病,给人以舒适之感。
- “庳床长簟碧纱帏”:通过具体的物象,如低矮的床、长长的竹席和碧绿的纱帐,进一步营造宁静安逸的氛围。
- “三更月上梦初觉”:通过时间的推移,表达了诗人从梦中醒来的情景,月光洒落,增添了诗意。
- “竹影满窗风入衣”: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如竹影婆娑、微风轻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心灵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拟人:“风入衣”中的“入”字赋予了风以人的动作,使风显得更加生动。
- 意象:诗中运用了“竹影”、“风”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悟。通过描绘南斋的环境和自然景物,诗人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影:象征着自然的美和宁静的氛围。
- 风:代表着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南轩”指的是什么? A. 南面的房间 B. 南面的走廊 C. 南面的花园
- 诗中的“庳床长簟碧纱帏”描绘了什么? A. 床和纱帐 B. 床和竹席 C. 床、竹席和纱帐
- 诗中的“三更月上梦初觉”表达了什么? A. 诗人从梦中醒来 B. 诗人入睡 C. 诗人失眠
- 诗中的“竹影满窗风入衣”中的“入”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A 2. C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景物的美,与本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宿钱睦甫南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病中修养的描写,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