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日四首》

时间: 2025-01-06 14:15:09

山下书生业读书,荻篱葛蔓避人居。

最怜无奈穷耽酒,时遣羸童致一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十八日四首 山下书生业读书,荻篱葛蔓避人居。 最怜无奈穷耽酒,时遣羸童致一壶。

白话文翻译:

山下的书生专心读书,用荻草和葛藤搭建的篱笆避开人群居住。 最令人怜悯的是他因为贫穷而沉迷于酒,时常派遣瘦弱的童子送来一壶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书生:指读书人,学者。
  • 荻篱:用荻草编成的篱笆。
  • 葛蔓:葛藤,一种蔓生植物。
  • 避人:避开人群,指隐居。
  • 耽酒:沉迷于酒。
  • 羸童:瘦弱的童子。
  • 致:送来。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一个隐居读书人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读书人的生活,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贫穷书生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正月十八日,可能是作者在隐居或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观察到一个隐居读书人的生活,从而引发感慨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隐居读书人的生活状态。首句“山下书生业读书”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主要活动,即专心读书。第二句“荻篱葛蔓避人居”则通过荻篱和葛蔓的意象,描绘了主人公隐居的环境,避开了喧嚣的人群。后两句“最怜无奈穷耽酒,时遣羸童致一壶”则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因为贫穷而沉迷于酒,但又不失读书人的风雅,时常派遣瘦弱的童子送来一壶酒,这种生活状态既显得凄凉又带有一丝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山下书生业读书”:直接点明主人公的身份和主要活动,即专心读书。
  • 第二句“荻篱葛蔓避人居”:通过荻篱和葛蔓的意象,描绘了主人公隐居的环境,避开了喧嚣的人群。
  • 第三句“最怜无奈穷耽酒”: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因为贫穷而沉迷于酒。
  • 第四句“时遣羸童致一壶”: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细节,时常派遣瘦弱的童子送来一壶酒,这种生活状态既显得凄凉又带有一丝诗意。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荻篱、葛蔓、羸童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隐居读书人的生活环境。
  • 对比:贫穷与读书、耽酒与风雅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居读书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和对主人公生活细节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贫穷书生的同情。

意象分析:

  • 荻篱:象征隐居的简朴和避世。
  • 葛蔓:象征隐居的自然和宁静。
  • 羸童:象征贫穷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书生”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A. 读书 B. 种田 C. 经商 D. 打猎

  2. “荻篱葛蔓避人居”中的“避人”指的是什么? A. 避开人群 B. 避开野兽 C. 避开风雨 D. 避开疾病

  3. 诗中的“耽酒”是因为什么? A. 爱好 B. 贫穷 C. 疾病 D. 失恋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但更多地表现了自然美景和宁静心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正月十八日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现了贫穷和孤独,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美景和宁静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可以与张耒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