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台 李廌 〔宋代〕
钓国固有术,直钩宁漫劳。 吾常鄙龙伯,岂复羡琴高。 濯足风波地,游心虎豹韬。 谁云无是子,天下自嚣嚣。
白话文翻译:
在钓鱼这件事上确实有技巧,直钩怎么能随意浪费劳力呢? 我常常鄙视那些像龙伯一样的人,又怎么会羡慕像琴高那样的人呢? 在风波之地洗脚,心中游走于虎豹的韬略。 谁说没有这样的人,天下自然喧嚣。
注释:
字词注释:
- 钓国:指钓鱼之事。
- 直钩:指不弯曲的钓钩,比喻不切实际或无效的努力。
- 龙伯:古代传说中的巨人,这里比喻那些自大或不切实际的人。
- 琴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比喻那些追求超脱世俗的人。
- 濯足:洗脚,比喻置身于纷扰之中。
- 虎豹韬:指兵法韬略,比喻智谋或策略。
- 嚣嚣:喧嚣,形容纷扰不安。
典故解析:
- 龙伯:出自《列子·汤问》,龙伯是古代传说中的巨人,能一步跨过数座山。
- 琴高:出自《列仙传》,琴高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能乘鲤鱼升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世事的洞察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以及对个人处世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廌观察社会现象后,对那些不切实际和追求超脱的人表示不满,同时表达自己愿意置身于纷扰之中,运用智谋应对世事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钓鱼这一日常活动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见解。诗中“钓国固有术,直钩宁漫劳”一句,既是对钓鱼技巧的肯定,也是对那些不切实际行为的批评。诗人以“龙伯”和“琴高”为对比,表明自己不羡慕那些自大或追求超脱的人,而是愿意在纷扰中保持清醒,运用智谋。最后两句“谁云无是子,天下自嚣嚣”,则是对那些自命不凡者的反讽,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喧嚣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钓国固有术,直钩宁漫劳。”:钓鱼确实有技巧,直钩怎么能随意浪费劳力呢?这里比喻做事要有方法,不能盲目。
- “吾常鄙龙伯,岂复羡琴高。”:我常常鄙视那些像龙伯一样的人,又怎么会羡慕像琴高那样的人呢?这里表达了对自大和追求超脱的不满。
- “濯足风波地,游心虎豹韬。”:在风波之地洗脚,心中游走于虎豹的韬略。这里比喻在纷扰中保持清醒,运用智谋。
- “谁云无是子,天下自嚣嚣。”:谁说没有这样的人,天下自然喧嚣。这里表达了对世事喧嚣的深刻认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钓鱼的比喻,表达了对做事方法的看法。
- 对比:通过“龙伯”和“琴高”的对比,表达了对不同人生态度的评价。
- 反讽:最后两句通过反讽,表达了对世事喧嚣的认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见解和对个人处世态度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钓鱼的隐喻,批评了那些不切实际和追求超脱的人,同时表达了自己愿意在纷扰中保持清醒,运用智谋的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国:钓鱼之事,比喻做事。
- 直钩:不弯曲的钓钩,比喻不切实际的努力。
- 龙伯:巨人,比喻自大的人。
- 琴高:仙人,比喻追求超脱的人。
- 濯足:洗脚,比喻置身于纷扰之中。
- 虎豹韬:兵法韬略,比喻智谋。
- 嚣嚣:喧嚣,形容纷扰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直钩宁漫劳”中的“直钩”比喻什么? A. 不切实际的努力 B. 有效的努力 C. 钓鱼的技巧 D. 钓鱼的工具
-
诗中“吾常鄙龙伯”中的“龙伯”比喻什么? A. 自大的人 B. 追求超脱的人 C. 智者 D. 勇者
-
诗中“濯足风波地”中的“风波地”比喻什么? A. 平静的地方 B. 纷扰的地方 C. 安全的地方 D. 美丽的地方
-
诗中“游心虎豹韬”中的“虎豹韬”比喻什么? A. 兵法韬略 B. 文学作品 C. 艺术创作 D. 日常生活
答案:
- A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描写江畔寻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
- 王维《鹿柴》:通过描写鹿柴的静谧,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李廌的《钓台》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两者都表达了对世事的看法,但李廌更强调在纷扰中保持清醒和运用智谋,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列子》:了解龙伯的典故。
- 《列仙传》:了解琴高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