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地炉书事》

时间: 2025-01-19 17:37:39

节物閒门里,人情老境中。

雁声凌急雨,灯影战斜风。

糟䤑新醅白,柴锥软火红。

家人忺夜话,我已困蒙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节物閒门里,人情老境中。
雁声凌急雨,灯影战斜风。
糟䤑新醅白,柴锥软火红。
家人忺夜话,我已困蒙茸。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节气的闲静之夜,门内外的人情似乎都显得老了。
急促的雁声在骤雨中鸣叫,灯光在斜风里摇曳。
新酿的酒清澈如白色的液体,柴火燃起温暖柔和的红光。
家人们正在夜里谈话,而我已感到困倦,眼皮沉重。

注释:

  • 节物:指节令变化和自然景物。
  • 閒门:安静的门,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 人情:人世间的情感,隐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雁声:大雁的叫声,常常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凌急雨:在急促的雨中,表现出天气的恶劣。
  • 灯影:烛光或灯光投射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糟䤑:指新酿的酒,糟是酒的沉淀物,白表示酒清澈。
  • 柴锥:指用来生火的木柴,软火红形容火焰的状态。
  • 忺夜话:家人夜里谈天的情景,表现家庭的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逸少,浙江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写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夜,正值农历年末,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团聚、节日气氛的感受,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除夜地炉书事》是范成大在一个宁静的除夕夜所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和家庭的温暖,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思考。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家庭生活,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哲理。

开头两句“节物閒门里,人情老境中”,通过对节令和人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反映了人们在岁末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雁声凌急雨,灯影战斜风”,则通过生动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与温暖的家庭环境之间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后半部分的“糟䤑新醅白,柴锥软火红”,通过对新酒和火焰的描写,传达了节日的丰盈与温暖。最后一句“家人忺夜话,我已困蒙茸”,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珍视,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疲惫感,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家庭、节日和岁月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节物閒门里”:描绘了节日的宁静,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2. “人情老境中”: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情感的沉淀。
  3. “雁声凌急雨”:用雁声映射秋天的到来,表现了天气的恶劣。
  4. “灯影战斜风”:描绘了灯光在风中摇曳的温暖感。
  5. “糟䤑新醅白”:新酒的清澈,象征生活的美好。
  6. “柴锥软火红”:柴火的温暖,营造出家庭的温馨。
  7. “家人忺夜话”:家庭团聚的温暖场景。
  8. “我已困蒙茸”:表露出诗人的疲惫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影战斜风”,将灯影与风的关系比作一种动态的美。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气氛的描绘,表现了对家庭团聚的珍视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节物: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雁声:象征着秋天,带有离别的意味。
  • 灯影:代表着温暖和家庭的团聚。
  • 新醅:象征着生活的丰盈与美好。
  • 柴火:代表着家的温暖与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声”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2. 诗的最后一句“我已困蒙茸”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疲惫
    C. 兴奋
    D. 无奈

  3. 诗中的“灯影”在文中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冷漠
    B. 温暖和家庭的团聚
    C. 离别
    D. 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除夕夜》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范成大的《除夜地炉书事》更加注重家庭的温暖与节日的氛围,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