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雪》
时间: 2024-12-29 02:5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至后雪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客寐失通宵,寒声动泬寥。
云容颓玉宇,雪阵搅层霄。
点点楷灰落,亭亭柳絮飘。
文窗斜击纸,老树巧装条。
堕领筛寒髻,凌波洒碧绡。
风狂初索索,雨细渐漉漉。
入酒应愁冻,当炉觉易消。
萧森声势密,飘瞥路岐遥。
蓑冷翁仍钓,山迷客罢樵。
裁纫铺缟素,修月层琨瑶。
市小琼楼合,时和玉烛调。
三章歌睿制,五板贺寒朝。
吠犬惊南岭,骑驴忆灞桥。
终南忧压脑,少室炫齐腰。
嗟我星霜老,经时鬓发凋。
摘蔬和冻煮,收叶带苏烧。
路滑难求马,衣单悔贳貂。
暖寒谁扫径,莫负紫金蕉。
白话文翻译:
诗人夜间入睡,错过了整夜的宁静,寒冷的声音在空旷的夜空中回荡。天空的云层像倾斜的玉宇,雪花在空中飞舞,搅动了层层云霄。点点雪花像灰色的墨点落下,轻轻的柳絮在空中漂浮。窗外的风轻轻撞击纸窗,老树的枝条巧妙地装饰着雪。寒冷的雪落在我的发间,像是波浪洒落在青纱上。风声开始狂乱,细雨渐渐变得淋漓。饮酒时应感到寒冷,不如在炉边取暖更易消散烦恼。萧瑟的寒林声势浩大,飘荡的雪花让道路变得遥远。穿着蓑衣的老翁还在钓鱼,山里的人也因迷路而停止了砍柴。裁缝在铺白色的绸缎,修整月光般的美玉。小市镇的琼楼合在一起,时光在玉烛光影中流转。三章歌曲颂扬皇帝,五板乐器庆祝寒冬的早晨。犬吠声惊动南岭,骑着驴子回忆灞桥的景象。终南山的忧愁压得我头疼,少室山的辉煌在腰间闪耀。唉,我在岁月的风霜中变老,鬓发也日渐稀疏。摘菜和冰冻的食物一起煮,烧叶子时带着春天的气息。路上滑得难以找马,衣服单薄让我后悔未买貂皮。暖和寒冷谁来扫清道路,莫要辜负这紫金蕉的美好。
注释:
- 客寐:客人入睡。
- 泬寥:空旷的寂静。
- 云容:云的形态。
- 层霄:高空。
- 楷灰:像楷书的灰色雪花。
- 亭亭柳絮:轻盈的柳絮。
- 文窗:有花纹的窗。
- 老树巧装条:老树的枝条被雪装饰得很美。
- 凌波洒碧绡:比喻轻柔的雪花落在衣服上。
- 索索、漉漉:形容风和雨的声音。
- 入酒应愁冻:饮酒时感到寒冷。
- 萧森声势密:寒林的声音密集而凶猛。
- 蓑冷翁:穿着蓑衣的老翁。
- 裁纫铺缟素:裁缝在铺白色的绸缎。
- 三章歌、五板贺:指当时的乐曲和庆祝。
- 吠犬惊南岭:犬吠声惊动了山岭。
- 骑驴忆灞桥:骑驴时回忆灞桥的情景。
- 终南忧压脑:被终南山的忧愁困扰。
- 少室炫齐腰:少室山的光辉耀眼。
- 嗟我星霜老:感叹自己在岁月中变老。
- 摘蔬和冻煮:煮菜时与冰冻的食物一起。
- 路滑难求马:路滑,难以找到马匹。
- 衣单悔贳貂:衣服单薄,后悔没有买貂皮大衣。
- 暖寒谁扫径:谁来清扫寒冷的道路。
- 紫金蕉:一种植物,象征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南宋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风格清新、细腻,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至后,正值寒冷的季节,诗人通过雪景描绘冬日的寒冷与宁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冬至后雪》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古诗,诗人在寒冷的冬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感受。全诗从开头的“客寐失通宵”引入,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入睡却失去了一整夜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寒冷的感受。
接着,诗人通过“云容颓玉宇,雪阵搅层霄”描绘了天空与雪的交融,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象。点点雪花如灰色的墨点落下,柳絮轻盈地飘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寒冷与温暖的对比,酒的温暖与炉火的温暖形成鲜明对照,显示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思考。在“萧森声势密,飘瞥路岐遥”中,诗人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索,风声与雪的飘落让道路变得遥远,暗示着人生的迷惘。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与个人的衰老,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与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寐失通宵:诗人失去了整夜的宁静,暗示内心的孤寂。
- 寒声动泬寥:寒冷的声音在空旷的夜空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云容颓玉宇:云层的形态像倾斜的玉宇,表现出冬季天空的压抑感。
- 雪阵搅层霄:雪花在空中飞舞,掀动了高空的层云,展现出动态的美。
- 点点楷灰落:雪花如墨点般落下,形容雪的细腻与轻盈。
- 亭亭柳絮飘:轻盈的柳絮随风飘动,表现出冬日的柔美。
- 文窗斜击纸:风撞击窗纸的声音,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感受。
- 老树巧装条:老树在雪的装扮下显得更为生动,有一种自然的美。
- 堕领筛寒髻:寒冷的雪落在头发上,形象地表现出寒冷的侵袭。
- 凌波洒碧绡:比喻轻柔的雪花落在衣服上,展现了冬日的细腻感。
- 风狂初索索:风声开始变得狂乱,暗示着天气的变化。
- 雨细渐漉漉:细雨渐渐下起来,增添了冬天的湿冷感。
- 入酒应愁冻:饮酒时感到寒冷,表达了人对寒冷的无奈。
- 当炉觉易消:在炉火旁取暖更容易消散寒意。
- 萧森声势密:寒林的声音密集而凶猛,营造出一种压迫感。
- 飘瞥路岐遥:雪花飘落,路变得遥远,暗示人生的迷茫。
- 蓑冷翁仍钓:尽管寒冷,老翁依然在钓鱼,表现出一种坚韧。
- 山迷客罢樵:山中的客人因迷路而停止砍柴,暗示自然的威力。
- 裁纫铺缟素:裁缝在铺白色的绸缎,展现出生活的细致。
- 修月层琨瑶:修整美玉,暗示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 市小琼楼合:小市镇的琼楼合在一起,描绘出生活的繁华。
- 时和玉烛调:时光在玉烛光影中流转,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
- 三章歌睿制:颂扬皇帝的歌曲,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氛围。
- 五板贺寒朝:乐器庆祝寒冬的早晨,展现出节日的喜庆。
- 吠犬惊南岭:犬吠声惊动了南岭,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骑驴忆灞桥:骑驴时回忆灞桥的情景,表现出对往事的思念。
- 终南忧压脑:被终南山的忧愁压迫,暗示心理的负担。
- 少室炫齐腰:少室山的光辉耀眼,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 嗟我星霜老:感叹自己在岁月中变老,反映出生命无常。
- 经时鬓发凋:鬓发日渐稀疏,暗示衰老的无奈。
- 摘蔬和冻煮:煮菜时与冰冻的食物一起,表现生活的艰辛。
- 收叶带苏烧:烧叶子时带着春天的气息,暗示对春天的渴望。
- 路滑难求马:路滑,难以找到马匹,表现出生活的困境。
- 衣单悔贳貂:衣服单薄,后悔没有买貂皮大衣,暗示对物质的追求。
- 暖寒谁扫径:谁来清扫寒冷的道路,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莫负紫金蕉:不要辜负这紫金蕉的美好,暗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阵搅层霄”,将雪花比作阵。
- 拟人:如“风狂初索索”,赋予风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点点楷灰落,亭亭柳絮飘”,上下文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冬季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冷暖对比、时间流逝,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宁静,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柳絮:象征柔美与轻盈,增添了冬日的生机。
- 炉火:象征温暖与安全,表现对温馨生活的渴望。
- 老树:象征坚韧与生命的延续,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 蓑衣: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坚韧,表现出对自然的适应。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雪与寒冷象征着人生的冷暖交替,展现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 柳絮的轻盈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炉火与温暖则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客寐失通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孤独
C. 喜悦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老树巧装条”表现了冬季景象中的__。
-
判断题:诗的最后部分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接受。对还是错?
答案:
- B
- 美丽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冬至后雪》与《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冬至后雪》更侧重于冬季的孤寂与思考,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多地表现了离别的哀伤。前者通过雪的细腻描写营造气氛,后者通过草的生长变化展现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