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卢叔才食蛹
作者: 葛立方〔宋代〕
绿柘林中听晚缫,
闻将煮蛹当持螯。
何须有茧大如瓮,
救得妻儿啼与号。
白话文翻译:
在绿柘树林中,听着晚上的丝缫声,
听说要煮蛹时,心中不禁想起了家人。
何必去渴求那大如瓮的茧呢?
只要能救助妻儿的哭泣与哀号就足够了。
注释:
- 绿柘:一种植物,常用于制绳和编织。
- 缫:指用丝线将蚕茧处理成丝,通常是在晚上进行。
- 蛹:指蚕蛹,指蚕变成蛾之前的状态。
- 持螯:这里指的是用手持着,表达一种心情。
- 茧:蚕吐出的丝,包裹着蚕的蛹。
- 瓮:古代一种盛水或盛物的器皿,形状大而圆。
典故解析:
“蛹”与“茧”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希望。诗中隐含了对家庭的关怀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葛立方通过对细微事物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存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动荡之际,许多家庭面临困境,诗人通过写作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作者的情感与对家庭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的“绿柘林中听晚缫”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伴随着缫丝的声音,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努力。接下来,“闻将煮蛹当持螯”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焦虑与期盼,仿佛在反映着家庭的需要与生计的艰难。诗人并不满足于表面上的物质追求,“何须有茧大如瓮”,展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他意识到,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才是最重要的,拯救妻儿的哭泣才是他心中最大的愿望。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相辅相成,展现了作者对家庭的深切关怀与对生活的不屈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绿柘林中听晚缫: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暗示生活的单调与艰辛。
- 闻将煮蛹当持螯:表达了对生活的关注,心中充满了对家庭的牵挂。
- 何须有茧大如瓮:对物质的否定,强调精神层面的关切。
- 救得妻儿啼与号:展现出作者的责任感与对家庭的呵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喻为“蛹”,象征着潜在的希望与变化。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在生活困苦中,家庭关爱与责任感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
意象分析:
- 绿柘:象征着生命与自然,暗示生活的艰难。
- 缫丝:代表着辛劳与生活的坚韧。
- 蛹:象征着变化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可能性。
- 妻儿:家庭的象征,体现了亲情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缫”是指什么? A. 煮水
B. 处理蚕茧
C. 种植植物 -
诗人认为“何须有茧大如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物质并不重要
B. 茧是生活的必要
C. 应该追求财富 -
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事业的追求
B. 对家庭的关心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将葛立方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二者都涉及家庭与生存的主题,但葛立方更侧重于对家庭的关怀,而杜甫则反映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