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九坡》

时间: 2024-12-29 02:37:41

行尽千山与万山,锺情偏在此烟岚。

海波神阙今饶六,仙女巫峰尚欠三。

雨润蒙条生翠滴,云封叠颖莹脂涵。

却思九坂修梁第,空使斯民命不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尽千山与万山,锺情偏在此烟岚。
海波神阙今饶六,仙女巫峰尚欠三。
雨润蒙条生翠滴,云封叠颖莹脂涵。
却思九坂修梁第,空使斯民命不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行遍千山万水之后,心中最钟情的地方依然是这烟雾缭绕的山岭。虽然海波神阙已多了六条道路,仙女巫峰却仍然欠缺三条。雨水滋润了青翠的树枝,云雾环绕下的山峰宛如涂上一层莹润的脂膏。然而,作者却在思念九坂修梁的居所,感慨这地方的百姓生活困苦,无法自得其乐。

注释:

  • 九坡:指的是九个坡道或山岭,象征着艰难的行程和复杂的地形。
  • 锺情:指对某事物特别喜爱、倾心。
  • 神阙:指的是海的神圣之地,通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景点。
  • 仙女巫峰:传说中仙女和巫师居住的山峰,寓意神秘和美好。
  • 蒙条:指被雨水滋润的树枝。
  • 莹脂:形容光滑亮丽的样子,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象。

典故解析:

“九坂”可能与道教文化有关,反映了山水与修行的关系。古人常常把山水视为修行的场所,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提到的“仙女巫峰”与“神阙”则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艰难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时期正值宋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人们生活艰难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诗歌鉴赏:

《过九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思考。开头的“行尽千山与万山”,展示了诗人跋涉的艰辛,紧接着“锺情偏在此烟岚”则转入对特定景色的热爱,这种情感的转变恰如其分,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诗中提到的“海波神阙今饶六,仙女巫峰尚欠三”,展现了丰富的地理意象,暗示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接下来的“雨润蒙条生翠滴,云封叠颖莹脂涵”,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雨后山野的生机与美丽,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然而最后一句“却思九坂修梁第,空使斯民命不堪”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人虽然沉醉于自然的美,却无法忽视民众生活的困苦,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蕴藏着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尽千山与万山:行走遍历了许多高山,强调旅途的艰辛。
  2. 锺情偏在此烟岚:尽管走过千山,心中最爱的却是这飘渺的烟雾山岭。
  3. 海波神阙今饶六:海的神圣之地如今多了六条路,暗示着繁华与发展。
  4. 仙女巫峰尚欠三:而神秘的仙女巫峰却仍然缺少三条道路,反映出某种缺失或未满足。
  5. 雨润蒙条生翠滴:雨水滋润了树枝,生出青翠的滴水,描绘自然的生机。
  6. 云封叠颖莹脂涵:云雾环绕着山峰,仿佛涂上一层莹润的脂膏。
  7. 却思九坂修梁第:然而,思念的是那九坂的修建与居住。
  8. 空使斯民命不堪:这却让人感到百姓的生活不堪重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喻为美好和宁静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对仗:如“海波神阙”和“仙女巫峰”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用“雨润”“云封”等描写自然界,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世苦难的深切忧虑,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千山/万山:象征旅途的艰难与广阔,反映出对自然的敬畏。
  2. 烟岚:代表神秘与美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3. 海波/神阙: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4. 仙女巫峰: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雨润/云封:描绘自然的生机,表现出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坡”指代什么? A. 九个坡道
    B. 九个村庄
    C. 九个湖泊
    D. 九个山峰

  2. 诗人最钟情的地方是什么? A. 海波神阙
    B. 烟岚
    C. 仙女巫峰
    D. 九坡

  3. 诗中提到的“仙女巫峰”象征什么? A. 人间的烦恼
    B. 美好的生活
    C. 自然的力量
    D. 社会的责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王维)与《过九坡》均描绘了自然的美,但王维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葛立方则在美的享受中融入了对民生的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与人生:古诗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