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1-09 20:4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佛回心又学仙,两头扪摸不能专。大都错路生迷惑,便见迷途易变迁。得事只烹身上药,痴心莫望火中莲。但能求己兼求命,休说三千与大千。
白话文翻译
学习佛法和道理,心思在两者之间徘徊,难以专注。大多数人走错了路,因而产生了迷惑,结果在迷途上变来变去。想要得到真正的道理,只需炼制自己身上的药物,痴心不要去幻想火中莲花的美好。如果能够修身养性,兼顾自身的命运,就不必再谈论那三千世界与大千世界的繁杂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回心:转变心态,回归本心。
- 扪摸:比喻探寻、摸索。
- 专:专注、专心。
- 错路:错误的道路。
- 迷途:迷失的道路。
- 烹:烹饪、炼制。
- 痴心:执着的心。
- 火中莲:比喻难以得到的美好事物。
- 三千与大千:指代复杂的世界。
典故解析:
- 火中莲:源于佛教中的莲花,象征着纯洁和智慧,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但在火中则象征着难以得到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诗歌风格著称。其作品多关注道教与佛教的结合,具有哲理性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方向和专注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对执迷不悟的人的警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精神追求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学佛”和“学仙”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不同信仰和理想时的迷茫和困惑。开篇的“学佛回心又学仙”暗示了对两种信仰的追求,但随之而来的“无法专注”则揭示了人们在信仰选择上的迷失。
诗中提到的“错路生迷惑”生动地刻画了在追求道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得事只烹身上药”,则强调了内修的重要性,提醒人们真正的修行必须从自身做起,而非空想美好的事物。
最后两句“但能求己兼求命,休说三千与大千”更是点明了诗的中心思想:真正的智慧和力量在于自我修炼,而不在于对外界复杂事物的追逐。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哲理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佛回心又学仙:学习佛教的教义,同时也学习道教,心中徘徊。
- 两头扪摸不能专:在两种信仰中摸索,却无法专注于一种。
- 大都错路生迷惑:大多数人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产生迷惑。
- 便见迷途易变迁:一旦迷失方向,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断变化。
- 得事只烹身上药:真正的道理只需从自身修炼和内心探索来获得。
- 痴心莫望火中莲:不要执着于无法得到的理想和幻想。
- 但能求己兼求命:只要能修身养性与把握命运。
- 休说三千与大千:不必再去追求复杂的外在世界。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佛教与道教的对比,突出内心的挣扎与迷失。
- 隐喻:火中莲象征难以得到的理想,反映了对追求的警示。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信仰的选择与人生的迷失,强调自我修炼的重要性,倡导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专注与清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仙:代表自由与超脱的境界。
- 火中莲:象征难以实现的理想与幻想。
- 身上药:象征内修与自我提升的努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火中莲”象征什么?
- A. 纯洁
- B. 难以得到的理想
- C. 内心的宁静
- D. 复杂的世界
-
诗人认为修炼应从哪里开始?
- A. 外在财富
- B. 他人影响
- C. 自身修炼
- D. 社会地位
-
诗中提到的“求己兼求命”强调什么?
- A. 追求外在成功
- B. 关注内心与命运
- C. 两种信仰的选择
- D. 迷失方向的警示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张继先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张继先更多地涉及到信仰的选择与个人修炼,而陶渊明则专注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礼赞。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与佛教的结合研究》
- 《宋代诗人及其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