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景州
——彭孙遹
城上风高白飐沙,
行人徙倚听悲笳。
北连紫塞三千里,
南接青齐十万家。
暝色一行迷去骑,
寒天数点没残鸦。
年来随计燕山道,
几度经过感岁华。
白话文翻译:
在城头,狂风高扬,白色的沙尘四处飞扬,
行人倚靠在城墙上,倾听那悲伤的笛声。
北边与紫塞相连,延绵三千里,
南边连着青齐,十万户人家。
黄昏时分,骑马的人在迷雾中消失,
寒冷的天空中,几只残鸦渐渐消失在视线中。
这些年来,沿着燕山的道路,
我几度经过这里,感慨岁月的变迁。
注释:
- 飐沙:指沙子被风吹起,飘扬的样子。
- 悲笳:笳是一种乐器,此处指悲伤的音乐。
- 紫塞:指边塞地区,象征北方的边疆。
- 青齐:指齐鲁地区,象征南方的繁华。
- 暝色:黄昏的颜色,暗示天色渐晚。
- 没残鸦:指几只乌鸦在寒天中逐渐消失,象征孤寂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孙遹,清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融入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承载着诗人对边塞景色及人生感悟的深沉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时代变迁。
诗歌鉴赏:
《景州》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边塞风光与内心的思考。首联“城上风高白飐沙”,开篇即让读者感受到高耸的城墙上,狂风夹杂着沙尘的景象,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紧接着,诗人通过“行人徙倚听悲笳”,展现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与孤独,音乐的悲伤与环境的荒凉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中间的两联提到北方的辽阔与南方的繁华,诗人通过对比,描绘出边塞地区的辽远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不禁思考起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途。“暝色一行迷去骑”,让人感受到一种迷茫,仿佛时间在悄然流逝,带走了曾经的青春与梦想。
最后两句“年来随计燕山道,几度经过感岁华”,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回首往昔,人生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结合诗人深邃的情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上风高白飐沙:描绘了风沙肆虐的边塞景象,给人以悲凉之感。
- 行人徙倚听悲笳:表现了行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悲伤的情绪。
- 北连紫塞三千里,南接青齐十万家:展现了地理的广阔,暗示了历史与生活的深远。
- 暝色一行迷去骑:黄昏中骑士的迷失,象征着迷茫与孤独。
- 寒天数点没残鸦:寒冷的天空中乌鸦的消逝,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
- 年来随计燕山道,几度经过感岁华:回忆与感慨交织,表现了对过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连紫塞,南接青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风沙、悲笳、乌鸦等意象贯穿全诗,形成一种悲凉的气氛。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使诗歌更具层次感。
意象分析:
- 风沙:象征着变幻无常的命运与环境。
- 悲笳:代表着失落与怀旧的情感。
- 乌鸦:常被视为不祥之兆,暗示孤独与离别。
- 燕山:象征着诗人经历的旅途,承载着岁月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飐沙”指什么?
- A. 白色沙尘被风吹起
- B. 银白色的河
- C. 城墙上白色的涂料
-
诗中提到的“悲笳”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鸟
- C. 一种植物
-
诗人几度经过燕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彭孙遹的《景州》更多地展现了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抒发和思乡之情。两者在主题和意象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孙遹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