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献捷灵州倅,归时宠拜新。
论边多称旨,许国誓亡身。
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
到蕃唯促战,应不肯和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韩从事的送别之情。韩从事在灵州获得了战功,归来的时候受到了新的荣宠。诗人提到,讨论边疆事务时,大家都称赞他的功绩,誓言要为国家献身。诗中描绘了马在寒冷的黄河边口渴的情景,雁群回归时正值春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外敌的态度,认为对方只想促成战争,而不会愿意和亲。
注释:
字词注释:
- 献捷:指献上战功。
- 灵州:古地名,今宁夏地区。
- 倅:官职,指副官或下属。
- 宠拜:受到恩宠和重视。
- 论边:讨论边疆事务。
- 许国:许下对国家的誓言。
- 亡身:指为国捐躯。
- 马渴:马因缺水而口渴。
- 黄河冻:黄河冰封,寒冷的景象。
- 青冢春:春天时雁群归来,青色的墓冢。
- 蕃:指外族或敌人。
- 促战:催促开战。
- 和亲:和亲政策,通常是通过联姻来实现和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边疆战争及民族关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背景和军事情况。边疆事务的讨论,说明了当时国家对外政策的复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约768年-830年),字季白,号白石,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及士人情怀。王贞白的诗作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通过送别朋友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战斗的渴望,体现出当时士人的家国情怀。
诗歌鉴赏:
《送韩从事归本道》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诗的开头两句,交代了韩从事在灵州获得的战功与荣宠,显示出他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描绘了边疆的艰难形势,表达了士人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马渴和黄河冻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凄凉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战斗的艰辛与不易。而“雁回青冢春”则暗示了希望与生机,雁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寓意着士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最后,诗人在对外敌的态度上表现出强硬,认为外族不会轻易和亲,显示出对战争的警惕。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情感的渲染,展现了唐代士人对国家、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献捷灵州倅:指韩从事在灵州获得战功,作为副官献上捷报。
- 归时宠拜新:归来的时候受到新的恩宠和重视。
- 论边多称旨:在讨论边疆事务时,大家对他的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 许国誓亡身:他向国家许下誓言,愿意为国捐躯。
- 马渴黄河冻:描绘出黄河岸边的寒冷与马匹口渴的情景。
- 雁回青冢春:春天时,雁群回归,象征生机与希望。
- 到蕃唯促战:外族来临时,似乎只想催促开战。
- 应不肯和亲:外族不会愿意与我们和亲。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马渴黄河冻”比喻战争的艰难与困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马渴”与“雁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黄河”、“青冢”等,营造出特定的时空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家国的忠诚与责任,表现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坚守,传递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州:象征着战功和忠诚的地方。
- 黄河:代表着艰难与挑战。
- 雁:象征着归来与希望。
- 青冢:象征着历史与记忆,同时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州”是指哪个地区?
A. 今广东
B. 今宁夏
C. 今陕西
D. 今甘肃 -
诗人对外敌的态度是?
A. 和平
B. 强硬
C. 退让
D. 中立 -
“马渴黄河冻”中的“马”指的是什么?
A. 战马
B. 驴
C. 骡子
D. 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津口》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王贞白的《送韩从事归本道》,都表现了边塞的艰辛与士人的忠诚,但王昌龄更侧重于边疆的自然景观与情感,而王贞白则更注重于个人的誓言与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词典》
- 《王贞白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