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12:04

玉皇宫殿得春朝,冠绶纷纷百辟朝。

未见鱼龙供汉戏,已闻星露入虞韶。

清都梦到惊华丽,寒谷春回喜富饶。

付史几多祥瑞事,终随和气作欢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二
作者: 黄裳 〔宋代〕

玉皇宫殿得春朝,
冠绶纷纷百辟朝。
未见鱼龙供汉戏,
已闻星露入虞韶。
清都梦到惊华丽,
寒谷春回喜富饶。
付史几多祥瑞事,
终随和气作欢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玉皇大帝的宫殿里迎来了春天,
众多的官员佩戴着冠冕,纷纷朝见。
还未见到鱼龙舞剧表演汉朝的盛况,
却已经听到了星星和露水中传来的虞舜的乐声。
在清都的梦中惊艳了华丽的景象,
在寒冷的山谷中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富饶。
历史上有多少祥瑞的事情,
最终都随和气而成欢快的歌谣。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皇: 指玉皇大帝,天界的最高神灵。
  • 冠绶: 指官员的冠帽和绶带,象征官职和地位。
  • 鱼龙: 指古代的戏剧表演,特别是汉代的“鱼龙阵”。
  • 虞韶: 指虞舜时代的乐曲,象征古代的和谐美好。
  • 清都: 指天界或理想的美好之地。
  • 寒谷: 指寒冷的山谷,象征困境或不幸的地方。
  • 和气: 和睦的气氛,象征和平与安宁。

典故解析:

  • 鱼龙供汉戏: 这是指汉代的歌舞表演,表现了盛世的繁荣景象。
  • 虞韶: 传说中的虞舜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贤明君主,象征着理想的统治与和谐社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字子华,号清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宵佳节,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欢喜和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主线,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开头以“玉皇宫殿得春朝”引入,展现出一种天上人间共庆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冠绶纷纷百辟朝”描绘了朝廷的繁荣景象,官员们的朝见象征着国家的和谐与安定。

未见“鱼龙供汉戏”,却早已听闻“星露入虞韶”,诗人通过对比,表现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接下来的“清都梦到惊华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艳丽和生机,是一种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寒谷春回喜富饶”,则表现出从寒冷中回暖的希望与富饶的象征,暗示着国家在和谐气氛中的繁荣。最后一句“终随和气作欢谣”总结全诗,表达了在和气中,万物复苏、欢喜歌唱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又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繁荣的美好向往,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皇宫殿得春朝: 描绘了春天降临天界的喜庆场景。
  2. 冠绶纷纷百辟朝: 官员们纷纷朝见,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3. 未见鱼龙供汉戏: 还未见到盛大的表演,表现出一种期待。
  4. 已闻星露入虞韶: 已经传来古乐声,暗示着和平与繁荣。
  5. 清都梦到惊华丽: 在美好的梦中,获得了惊艳的景象。
  6. 寒谷春回喜富饶: 寒冷中春天的回归带来了丰盈的希望。
  7. 付史几多祥瑞事: 多少的祥瑞都记录在史册中。
  8. 终随和气作欢谣: 归结于和气的氛围中,形成了欢快的歌谣。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冠绶纷纷”与“鱼龙供汉戏”,形成整齐的对比。
  • 比喻: “寒谷春回”暗示着从困境到希望的转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到来、国家的繁荣与和谐的气氛展开,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鱼龙: 代表着繁华的表演与文化。
  • 祥瑞: 预示着幸福与安康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寒谷春回喜富饶”中的“寒谷”指的是什么?
    A. 冷酷的环境
    B. 困境与不幸
    C. 美好的愿望
    D. 自然的风光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展现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变化与国家的兴衰。

诗词对比:

  • 黄裳的《元会次宰臣之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表现春天的繁荣,后者则展现秋天的宁静,二者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季节美感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