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银青挽辞》

时间: 2025-01-17 09:23:39

八十六年尽,灶中丹未成。

贰车归去勇,辟谷老来清。

寂寂水天境,悠悠春露情。

扬名尤有子,身后许谁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章银青挽辞
作者: 黄裳 〔宋代〕

八十六年尽,灶中丹未成。
贰车归去勇,辟谷老来清。
寂寂水天境,悠悠春露情。
扬名尤有子,身后许谁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经历了八十六年的生活,却在灶中未能炼成理想中的丹药。即使在归去的路上也显得勇敢,而到了老年却选择了辟谷,以求身心的清净。眼前的水天交融,春露轻柔如情,然而扬名立万的希望似乎只剩下子孙后代,身后又有谁能够争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八十六年尽:指人生的岁月已走到了八十六年,暗示时光的流逝。
  • 灶中丹未成:炼丹是追求长生不老的一种方法,说明尽管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仍未达到理想的境界。
  • 贰车:古代指的是二辆车,象征着富贵或地位的象征。
  • 辟谷:一种修行方式,指不吃谷物,以求身心的清净。
  • 寂寂水天境:形容宁静的水天相接之境,表达一种淡泊的心境。
  • 悠悠春露情:春天的露水轻柔而富有情感,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柔情。
  • 扬名尤有子:即使有名声,子孙后代是否能继续发扬光大,激起对未来的思考。
  • 身后许谁争:对逝去后是否还有人争夺自己名声的叹息。

典故解析

  • 炼丹:古代道教追求长生的修炼法。
  • 辟谷:与道教修炼相关的概念,强调清净、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常有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追求的淡然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章银青挽辞》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八十六年的漫长岁月中,诗人虽然经历了许多,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情感在“灶中丹未成”一句中尤为明显。诗人似乎在感慨时间的无情与理想的难以实现。

“贰车归去勇,辟谷老来清”两句,刻画了诗人面对老年的态度,选择不再追求物质的丰盈,而是追求精神的宁静,这种选择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接下来的“寂寂水天境,悠悠春露情”,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意境,诗人似乎在此刻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柔和与细腻。

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后世的思考,“扬名尤有子,身后许谁争”,既有对自己名声的自省,也有对后代的期盼与无奈,最终留下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歌整体浑然一体,既有个人的感情,也有对自然的描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十六年尽:表达生命的尽头,暗示时间的无情。
  • 灶中丹未成: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人生追求未能实现。
  • 贰车归去勇:表现诗人对生活的勇敢态度,即使在老年也不放弃追求。
  • 辟谷老来清: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强调内心的宁静。
  • 寂寂水天境: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反映诗人的心境。
  • 悠悠春露情:春天的露水象征着生命的柔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扬名尤有子:反思名声的传承,探讨后代对自己名声的评价。
  • 身后许谁争:感叹逝去后是否还有人继续争夺自己的名声,暗含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贰车归去勇,辟谷老来清”,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通过“灶中丹未成”隐喻人生追求的失败。
  • 意象:如“水天境”、“春露情”,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追求、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清净的生活态度,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理想与长生,反映人们对生命的追求。
  • 水天境: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象征内心的和谐。
  • 春露:寓意生命的柔情,体现自然的细腻与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灶中丹未成”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理想未能实现
    B. 诗人的家庭生活
    C. 诗人的财富
    D. 诗人的地位

  2. “寂寂水天境”中的“水天”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自然的和谐
    C. 时间的流逝
    D. 诗人的追求

  3. “身后许谁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后代的失望
    B. 对名声的自豪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理想的坚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登高》杜甫
    这两首诗同样关注人生哲理与自然之美,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黄裳的《章银青挽辞》与杜甫的《登高》均探讨了人生的沉浮与对自然的感悟。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黄裳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深入探讨了古代诗词的背景与美学,是理解黄裳及其作品的良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