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友人归江南
作者: 崔涂 〔唐代〕
渚田芳草遍,共忆故山春。
独往沧洲暮,相看白发新。
定过林下寺,应见社中人。
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
白话文翻译:
送别友人回江南,芳草遍布河边的田野,我们共同回忆故乡的春天。你独自前往沧洲的黄昏时分,我们相互见面时却已是满头白发。你定会经过林下的寺庙,应该会见到社中的人。但我只担心,你东归后,难以再与鸥鸟亲近。
注释:
字词注释:
- 渚:水边的小洲,指河边或湖边的小块土地。
- 芳草:芬芳的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共忆:共同回忆。
- 独往:独自前往。
- 沧洲:指的是水边的地方,带有辽阔之意。
- 社中人:指乡村聚会的民众,社指地方社庙。
- 东归:向东返回,指朋友返回江南的方向。
- 鸥鸟:海鸥,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白发”和“鸥鸟”均常用于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字仲游,号陶山,晚号云峰。他以五言绝句和古诗闻名,诗风清新俊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相见的期盼,同时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友人归江南》是崔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渚田芳草遍,共忆故山春”,用“芳草”象征生机,暗示友人即将离去时的春意盎然,同时也引发了对故乡春天的共同回忆,表现出一种情感的共鸣。接下来的“独往沧洲暮,相看白发新”,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友人独自踏上归途,岁月已在两人之间留下了痕迹,白发的新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转瞬即逝。
诗的最后两句“定过林下寺,应见社中人。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以平静的语调结束,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归程的期待,也隐含着对未来相聚的担忧,尤其是与鸥鸟的亲近,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充满了浓郁的乡愁和友情的温暖,也对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有所反思,体现了唐诗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渚田芳草遍:描绘了河边田野生长着盛开的芳草,展现春天的美丽。
- 共忆故山春:表达了对故乡春天的共同回忆,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 独往沧洲暮:友人独自前往沧洲的黄昏,暗示孤独与离别。
- 相看白发新:相见时,白发的新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定过林下寺:友人将经过的地点,增加了诗的地域感。
- 应见社中人:暗示友人会见到熟悉的人,带来一丝慰藉。
- 只恐东归后:担心归后难再相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
- 难将鸥鸟亲: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友人归去后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鸥鸟亲”,寓意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芳草、白发、鸥鸟等意象,象征着时间、友情和自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离别的惆怅,同时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生命与希望,传达春天的气息。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沧洲:象征友人归途的遥远与孤独。
- 鸥鸟:象征自由与亲近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王之涣
- B. 崔涂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白发”是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友情的长久
- C. 春天的美好
-
诗中“芳草”代表了什么?
- A. 生命的活力
- B. 悲伤的回忆
-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崔涂的《送友人归江南》与王之涣的《送别》均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但崔涂的诗更加强调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为《送友人归江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