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愿禅师院》

时间: 2025-01-19 14:06:04

与世渐无缘,身心独了然。

讲销林下日,腊长定中年。

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

非因送小朗,不到虎谿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世渐无缘,身心独了然。
讲销林下日,腊长定中年。
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
非因送小朗,不到虎谿边。

白话文翻译:

与世渐渐失去联系,内心与身体都感到清净。
在树林下消磨时光,到了腊月时节,我的心境却如同中年般稳定。
晨斋过后,磬声已然绝响,古寺前香烟袅袅升起。
并不是因为送别小朋友,我才不会到虎溪那边去。

注释:

  • 与世渐无缘:与世俗越来越没有关系。
  • 身心独了然:身心感到独立而明了。
  • 讲销:消磨、讲述。
  • 腊长:腊月时节。
  • :一种古乐器,寺庙中常用。
  • 朝斋:早晨的斋饭。
  • 香焚:焚香,表示对佛的敬意。
  • 小朗:小朋友,可能指作者的弟子或朋友。
  • 虎谿:一个地方名,可能是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涂,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崔涂隐居于东林寺期间,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隐居来寻求心灵的安宁。

诗歌鉴赏:

《东林愿禅师院》展现了崔涂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与世渐无缘,身心独了然”,便道出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他在林下消磨时光,内心的宁静让他感受到一种独立的境界。对于腊月的描写,既有对时节的感慨,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接下来的“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则展现出寺庙的宁静气氛,磬声的消失与香烟的升起形成对比,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寄托与升华。最后一句“非因送小朗,不到虎谿边”,则让人回味无穷,诗人似乎在说,真正的心境不在于外界的游历,而在于内心的安宁和自我修行。

整首诗简洁而意味深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与世渐无缘,身心独了然:表达了诗人与世俗生活的逐渐疏离,以及内心的清净。
    • 讲销林下日,腊长定中年:描绘了他在林下消磨时光的宁静生活,岁月虽长,心境却如中年般稳重。
    • 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展现了寺庙的安静,晨斋后的宁静与焚香的仪式感。
    • 非因送小朗,不到虎谿边:强调心境的独立,不因外界的牵挂而改变内心的平静。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磬”、“香”等意象,传达出佛教文化的宁静和神圣。
  3.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内心的安宁与世俗的纷扰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清新。
  • “磬”:象征佛教的仪式和内心的宁静。
  • “香”:象征对佛的敬意和内心的虔诚。
  • “虎谿”:象征世俗的诱惑与美好,但诗人选择不去,体现内心的坚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与世渐无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 B. 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C. 对世俗生活的依赖
  2. 诗中提到的“磬”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食
  3. 诗人选择不去“虎谿边”的原因是什么?

    • A. 因为天气不好
    • B. 因为心境的独立
    • C. 因为没有朋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隐逸之美,但更重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人心的交融,而崔涂的《东林愿禅师院》则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超脱。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