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夜泊》

时间: 2025-01-14 16:42:22

家依楚塞穷秋别,身逐孤舟万里行。

一曲巴歌半江月,便应消得二毛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陵夜泊
作者: 崔涂 〔唐代〕

家依楚塞穷秋别,
身逐孤舟万里行。
一曲巴歌半江月,
便应消得二毛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家在楚地的边塞,秋天已经到了,我在这里和家人离别。如今我随着孤舟,远行万里。一曲巴人的歌声在江水上回荡,映照着半江的明月,似乎让我忘却了离别的忧伤。

注释

  • 楚塞:指的是楚国的边塞,楚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常用以代表南方地区。
  • 穷秋别:秋天已经深了,离别的时刻愈加明显。
  • 身逐孤舟:身随孤舟漂泊,表示孤独和漂泊的状态。
  • 巴歌:指的是巴地(今四川一带)的民歌,流淌着浓厚的地方色彩。
  • 半江月:月光照在江面上,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二毛生:形容头发变白,暗指岁月的流逝和愁苦的感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巴歌”与“江月”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故乡情感的深刻表达。巴歌是指四川地区的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漂泊异乡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漂泊的感慨。正值秋季,离别之情愈加浓厚,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展现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夷陵夜泊》通过描绘夜晚的江面和孤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提到“家依楚塞穷秋别”,让人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沉重与无奈,尤其是在秋天这个象征着萧瑟的季节,仿佛在强调离别的悲伤。接下来的“身逐孤舟万里行”,则表现出诗人漂泊的无奈,似乎在无止境的旅途中,孤独感愈发加深。

“一曲巴歌半江月”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巴歌是南方的民歌,带有地方特色,与月光相映成趣,仿佛在提醒诗人即便在孤独的旅途中,仍有美好的事物存在。而“便应消得二毛生”则引申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暗示着岁月的磨砺与内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离别的伤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充满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依楚塞穷秋别:家庭在楚地的边塞,秋天的离别显得更加凄凉。
  2. 身逐孤舟万里行:我随着孤舟,远行万里,感受到漂泊的孤独。
  3. 一曲巴歌半江月:一曲巴人的歌声回荡,映照在半江的明月上,营造宁静氛围。
  4. 便应消得二毛生:这样的景象,让我在思乡中消解了些许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舟”比喻为漂泊的孤独,突显诗人的心境。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家依”和“身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交融:通过自然景物(江月)与人文(巴歌)的结合,营造出诗的整体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离别的伤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情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温暖与归属,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孤舟:象征着孤独与漂泊,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 巴歌:代表着乡音和文化,带来温情。
  • 江月:象征着宁静与思考,提供了自然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离别?

    • A. 江边
    • B. 楚塞
    • C. 山上
    • D. 市区
  2. “二毛生”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大了
    • B. 头发变白
    • C. 钱财减少
    • D. 生活艰难
  3.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哀伤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夷陵夜泊》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思考,而《夷陵夜泊》则结合了音乐和自然的描绘,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全面的诗词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夷陵夜泊》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