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时间: 2024-09-19 21:44:01

不觉霜飞上鬓毛,引杯看剑兴犹豪。

胸开万古天风荡,目拭三山海月高。

投阁羞称扬子易,啜醨爱读楚人骚。

媕婀莫遣无生气,支住乾坤在我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觉霜飞上鬓毛,引杯看剑兴犹豪。
胸开万古天风荡,目拭三山海月高。
投阁羞称扬子易,啜醨爱读楚人骚。
媕婀莫遣无生气,支住乾坤在我曹。

白话文翻译:

不知不觉中霜雪已经飞落到我的鬓毛上,举杯饮酒,看到剑时的豪情依然在。心胸开阔,万古的天风在心中荡漾,眼前清晰,三山海上的明月高悬。投阁时羞于称赞扬子(即扬子江),却喜爱品读楚人的《离骚》。美丽的女子不要让她们失去生气,支撑着天地的正是我自己。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飞:指霜降,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衰老。
  • 鬓毛:指头发,诗中暗示作者年纪渐长。
  • 引杯:举起酒杯,表示饮酒。
  • 胸开:心胸宽广,表示气度和胸怀。
  • 投阁:指的是投笔写诗或辞官隐退的意思。
  • 扬子易:扬子江,诗中指代江河的浩大。
  • 媕婀:美丽的女子。
  • 无生气:没有活力或生气。

典故解析:

  • 扬子江:古时的著名河流,象征着广阔与豪情。
  • 楚人骚:指屈原的《离骚》,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表现了深情与忧国之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遘,字景升,号天池,生于宋代,是一位有名的诗人和文人。他的诗风豪放,常常表现出个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岁月渐渐流逝、作者感慨生命无常的时期,表达了对自己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述怀》以深邃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文化的思考。开篇以“霜飞上鬓毛”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感慨的境地,岁月无情,岁月的流逝在鬓发上留下印记。接着,诗人通过“引杯看剑”的画面,展现了豪放的气概,似乎在饮酒中寻找豪情与勇气。接下来的“胸开万古天风荡”,则是对心胸和气度的反思,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天地的浩大和自身的渺小。

“目拭三山海月高”一句,画面感极强,三山与海月的结合,给人一种辽阔而清新的感觉,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此后,诗人提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特别是对屈原《离骚》的喜爱,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美的追求。而最后一句“支住乾坤在我曹”,则是自信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掌控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美的向往,充满了生命的热情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觉霜飞上鬓毛:作者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已经年老,鬓发渐霜。
  2. 引杯看剑兴犹豪:在饮酒中仍然保持着豪情,仿佛看到剑的影子。
  3. 胸开万古天风荡:心胸开阔,感受到历史的浩荡与风的自由。
  4. 目拭三山海月高:眼前的景色壮丽,三山与高悬的明月令人陶醉。
  5. 投阁羞称扬子易:在选择隐退时不愿提起扬子江的广阔。
  6. 啜醨爱读楚人骚:沉浸于《离骚》的美丽与深情之中。
  7. 媕婀莫遣无生气:美丽的女子不要失去朝气与生机。
  8. 支住乾坤在我曹:坚信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可以支撑整个天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胸开万古”与“目拭三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表达深刻情感。
  • 排比:多次使用“我”字,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自信。通过描绘自然美,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岁月与衰老。
  • :象征勇气与豪情。
  • 三山:象征高远与壮丽。
  • 海月:象征宁静与美好。
  • 楚人骚:象征文化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体现在诗的哪一句中?

    • A. 不觉霜飞上鬓毛
    • B. 支住乾坤在我曹
    • C. 啜醨爱读楚人骚
    • D. 目拭三山海月高
  2.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陶渊明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哪些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
    • B. 对爱情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家乡的眷恋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遘的《述怀》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豪情壮志,但李白更强调饮酒豪情,而陈遘则更多地结合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古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典藏》
  • 《中国古代诗歌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和欣赏陈遘的《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