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时间: 2025-01-14 22:3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生岂无涯,茫茫众人后。
达观恨不早,岁月若瓮漏。
晚年始爱道,水火自相姤。
所忧精力衰,大药终未就。
入山虽不深,已足谢尘垢。
竹扉日夜开,白云入襟袖。
时有道人来,金经亲授受。
读之苦不悟,沈思使人瘦。
一朝心为开,如月过岩窦。
妙理清可悦,谷神俨欲觏。
从兹剖昏瞀,长愿绝群谬。
万劫有时尽,至道莫能旧。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生难道没有尽头吗?在茫茫人海中,我却身处人群之后。
我恨自己没有早些看开,岁月如同漏斗般流逝。
到了晚年,我才开始热爱道理,水与火相互交融。
我所担忧的是精力衰退,虽然大药最终未能服下。
即使我进入山中并不深,但已足以摆脱尘世的污垢。
竹门日夜敞开,白云飘入我的衣袖。
时常有道人前来,亲自教授我金经。
读这些经文时我痛苦而不悟,沉思使我日渐消瘦。
直到有一天,心灵豁然开朗,如月光穿过岩石的窟窿。
精妙的道理清晰可喜,仿佛谷神在向我显现。
从此我将剖析昏暗,长愿超脱群体的谬误。
万劫终有尽时,至道却无法变旧。
注释
- 岂无涯:难道没有尽头吗?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 达观:看开,豁达的态度。
- 瓮漏:比喻时间流逝,岁月如漏斗般无情。
- 水火自相姤:水与火相互交融,象征对立事物的结合。
- 谷神:道教中的神灵,象征自然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雍熙,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歌往往蕴含哲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雍熙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沉思与对道理的渴求。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他开始关注精神世界,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道理的探求,情感真挚而细腻。开篇即以“我生岂无涯”引入,表达了对人生有限性和无常的感慨。接着,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绘,诗人流露出对过去的遗憾与自责,恨自己没有早些领悟生活的真谛。
“晚年始爱道,水火自相姤”一联,展现了他在晚年时对道理的体悟。水与火的对立象征着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而道理则是调和这些矛盾的关键。诗中提到的“竹扉日夜开,白云入襟袖”,则渗透着一种清新和宁静的环境,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开放与自然的融合。
随着对“金经”的研读,诗人感受到的痛苦与迷茫,正是对自我修行过程中常见的困惑与挣扎。最终,在“心为开”的瞬间,诗人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犹如月光穿过岩洞般的清晰和明亮。
整首诗从个人的感悟出发,逐渐升华到对人生和道理的理解,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和追求智慧的坚定信念。这样的哲理性表达,使得诗作既有深度又富有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岂无涯,茫茫众人后。
表达了对人生无尽的思考,身处人群之后的孤独感。 -
达观恨不早,岁月若瓮漏。
反思自己没有早些看开,时间如同漏斗般无情地流逝。 -
晚年始爱道,水火自相姤。
进入晚年才开始理解道理,水与火象征对立事物的统一。 -
所忧精力衰,大药终未就。
对衰老和精力减退的忧虑,虽有大药但最终未能服用。 -
入山虽不深,已足谢尘垢。
即使进入山林并不深,但已能远离世俗的污垢。 -
竹扉日夜开,白云入襟袖。
竹门的敞开象征心灵的开放,自然的清新气息涌入。 -
时有道人来,金经亲授受。
道人的到来象征着智慧的传授,金经则是道理的象征。 -
读之苦不悟,沈思使人瘦。
读经过程中的苦楚与迷茫,沉思使得身体日渐消瘦。 -
一朝心为开,如月过岩窦。
一天心灵豁然开朗,如同月光穿过岩石的窟窿。 -
妙理清可悦,谷神俨欲觏。
领悟到的道理清晰而悦人,似谷神在亲近。 -
从兹剖昏瞀,长愿绝群谬。
从此剖析昏暗的思想,愿意超脱群体的谬误。 -
万劫有时尽,至道莫能旧。
万劫终会结束,但真正的道理是恒久不变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岁月若瓮漏”,将时间比作漏斗,形象生动。
- 对仗:如“水火自相姤”,展示了对立事物的冲突与统一。
- 拟人:如“谷神俨欲觏”,赋予谷神以人的形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道理的追求。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智慧的渴求,强调了内心的成长和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扉:象征心灵的开放与自然的融合。
- 白云:代表纯净与宁静,象征诗人内心的平和。
- 金经:道理的象征,指代智慧与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阶段开始爱道?
- A. 青年
- B. 中年
- C. 晚年
- D. 幼年
-
诗中提到的“水火自相姤”象征什么?
- A. 痛苦
- B. 和谐
- C. 对立
- D. 友谊
-
诗人在阅读金经时感到什么?
- A. 快乐
- B. 痛苦
- C. 疲惫
- D. 无聊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雍熙的这首诗在主题上都探讨了人生与道理。但是,李白更多地表现了豪放与奔放,而李雍熙则侧重于内省与哲理的追求,展现出不同时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集》
- 《道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