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时间: 2025-01-06 08:2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作者:林景熙
百感凑孤夜,江楼起呼月。
秋虫声转悲,念此众芳歇。
人生非金石,青鬓忽已雪。
逾淮橘心移,出山泉性汩。
猗兰抱孤芳,不受宿莽没。
白话文翻译
在孤独的夜晚,百种情感交织,我在江边的楼上呼唤明月。
秋虫的鸣叫变得悲伤,我想到许多的花儿都已凋谢。
人生不是坚硬的金石,青丝的鬓发转眼已变成白雪。
我越过淮河,心中对橘子的思念愈发浓厚,
像山泉般的性情不断流淌。
那孤芳的兰花,紧紧抱住自己的清香,不让杂草侵没。
注释
- 百感:百种感情。
- 孤夜:孤独的夜晚。
- 江楼:江边的楼台。
- 呼月:呼唤明月。
- 秋虫:指秋天的虫鸣。
- 众芳歇:形容花卉凋谢。
- 金石:比喻坚硬的东西,这里指人生的无常。
- 青鬓:青色的发丝,指年轻。
- 雪:比喻白发,象征衰老。
- 猗兰:兰花,象征高洁。
- 宿莽:宿草,指杂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怀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是在诗人与友人汪镇卿交往中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生短暂、情感深邃的普遍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孤独的夜晚为背景,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通过“呼月”与“秋虫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夜晚的孤独使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尤其是“青鬓忽已雪”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橘心移”与“出山泉性汩”,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于自然的深厚情感。最后一句“猗兰抱孤芳”则是对高洁情操的自我肯定,意在强调虽身处杂草丛生的环境中,依然要保持自身的清白与高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感凑孤夜:孤独的夜晚,百种情感汇聚,表达内心的复杂情绪。
- 江楼起呼月:在江边的楼上呼唤明月,象征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秋虫声转悲:秋虫的鸣叫声变得悲伤,印证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念此众芳歇:想到花儿凋谢,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人生非金石:人生并非坚硬不变的东西,强调其脆弱性。
- 青鬓忽已雪:年轻的发丝转眼间变为白雪,象征衰老。
- 逾淮橘心移:越过淮河,心中对橘子的思念日益增强。
- 出山泉性汩:如同山泉的性情流淌,表现内心情感的真挚。
- 猗兰抱孤芳:兰花自持高洁,不被周围的杂草所侵染,表现出自我坚持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鬓忽已雪”比喻衰老。
- 拟人:秋虫的声音被赋予悲伤的情感。
- 对仗:如“猗兰抱孤芳”与“宿莽没”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高洁情操的坚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内心的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夜:代表孤独与静谧。
-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
- 秋虫:表达人生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青鬓:象征年轻与生命的活力。
- 猗兰:象征高洁与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鬓忽已雪”意指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友情的珍贵
C. 青春的流逝
D. 自然的美丽 -
“猗兰抱孤芳”的意思是?
A. 兰花沐浴阳光
B. 兰花保持清香
C. 兰花与杂草共生
D. 兰花在风中摇摆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林景熙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都涉及孤独与思念,但李白更多地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而林景熙则是对生命的感慨和高洁情操的坚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