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逢还又别,龙竹葛陂阴。
野水流春远,江云入暮深。
新知满湖海,遗老在山林。
解后如相问,凭君道素心。
白话文翻译:
初次相遇又要分别,龙竹遮阴在葛陂。
野水流向远方,春天的气息渐渐淡去,江边的云在暮色中愈加深沉。
新朋友满眼都是,老朋友却只在山林间徘徊。
若是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恳请你告诉我你的真心。
注释:
- 乍逢:初次相遇。
- 龙竹:一种竹子,可能指生长在江东一带的竹子。
- 葛陂:指被葛藤覆盖的坡地。
- 野水:自然的河流或溪水。
- 江云:江面上的云彩。
- 新知:新结识的朋友。
- 遗老:指老朋友或年长的人。
- 解后:若能理解或释怀之后。
- 素心:纯真的心,诚实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别离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林景熙是宋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常蕴含哲理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与朋友分别时写的,表达了对新老朋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初遇的欢愉到别离的惆怅,展现了人生际遇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作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远的思考。诗的开头“乍逢还又别”便直接将读者带入了情感的核心,既有相聚时的喜悦,也有分别时的惆怅。接着“龙竹葛陂阴”描绘的自然环境,既是友谊的象征,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随着“野水流春远,江云入暮深”的描写,诗中意象渐渐转向对时间的感慨,春水的流逝与暮云的深沉相互交织,仿佛在诉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多么脆弱与珍贵。
“新知满湖海,遗老在山林”则展现了交友的两面性,既有新朋友的热情,也有老朋友的淡然,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变化。最后以“解后如相问,凭君道素心”收束,抒发了对朋友真心的渴望,体现出一种细腻而诚恳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优美流畅,更在情感上深邃而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乍逢还又别:初次相遇又要分别,表达了短暂的相聚。
- 龙竹葛陂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象征友谊的庇护。
- 野水流春远:自然景象的描写,象征时间的流逝。
- 江云入暮深:暮色加深,暗示着情感的沉重与思考。
- 新知满湖海:新朋友的出现,带来新的情感与期待。
- 遗老在山林:老朋友的淡然,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 解后如相问:询问内心的理解与回馈。
- 凭君道素心:希望朋友能坦诚相待,表达真实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云入暮深”,将云彩与情感联系,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新知满湖海,遗老在山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友谊的珍惜与对别离的感慨,传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思考,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龙竹:象征友谊的坚韧与庇护。
- 野水:代表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江云:象征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 新知与遗老: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反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逢还又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新知满湖海”中的“新知”指的是:
- A. 老朋友
- B. 新结识的朋友
- C. 家人
-
诗最后一句“凭君道素心”中“素心”指的是什么?
- A. 复杂的心情
- B. 纯真的心
- C. 忙碌的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关注亲情。
- 李白《送友人》: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