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吟》
时间: 2025-01-20 01:18: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雨吟 巫山埋空晓光没,寒入风声散萧瑟。 滴沥深摧十二峰,峡江涨白洗青壁。 群阴寂寂蔽阳乌,摇荡春愁满南国。 何当羲御驻中天,为我驱除风雨黑。 蜚廉先驱走寰宇,列缺挥鞭起龙虎。 郁仪顿辔潜海隅,九野冥冥暗风雨。 饥鸢跕翅堕曾穹,军鼓无声如击缶。 青苔绿砌上高堂,檐溜侵窗入烟雾。 南山山叟桂为薪,四海横流阻行路。 安有王春四百八十时,萧萧风雨迷朝暮。 我原得娲皇炼石补此破漏天,令三光继明,万物可睹,免使百万亿苍生憔悴困泥土。
白话文翻译:
巫山被云雾遮蔽,晨光消失,寒风中传来萧瑟的声音。 雨滴沉重地打击着十二峰,峡江水涨,冲刷着青色的岩壁。 阴云密布,遮住了太阳,春天的忧愁弥漫在整个南方。 何时羲和能停留在天空中央,为我驱散这黑暗的风雨。 风神蜚廉先行,雷神列缺挥动鞭子,龙虎随之而起。 太阳神郁仪停下马车,潜入海角,九州大地笼罩在昏暗的风雨中。 饥饿的老鹰翅膀无力,从高空坠落,战鼓无声,如同敲击瓦罐。 青苔覆盖在高堂的台阶上,屋檐的雨水侵入窗户,形成烟雾。 南山的老者用桂树作柴火,四海泛滥,阻断了行路。 哪里有春天的四百八十天,风雨不断,朝暮不分。 我希望能有娲皇炼石补天,让日月星辰继续照耀,万物可见,免得亿万生灵在泥土中憔悴困顿。
注释:
字词注释:
- 巫山:指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的巫山。
- 晓光:晨光。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滴沥:形容雨声。
- 十二峰:指巫山的十二座山峰。
- 峡江:指长江三峡段的江水。
- 群阴:指阴云。
- 阳乌:指太阳。
- 羲御:指太阳神羲和。
- 蜚廉:风神。
- 列缺:雷神。
- 郁仪:太阳神。
- 九野:指九州大地。
- 饥鸢:饥饿的老鹰。
- 跕翅:翅膀无力地下垂。
- 曾穹:高空。
- 击缶:敲击瓦罐。
- 绿砌:绿色的台阶。
- 檐溜:屋檐的雨水。
- 桂为薪:用桂树作柴火。
- 王春: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 娲皇:女娲,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她炼五色石补天。
- 三光:指日、月、星。
典故解析:
- 羲御驻中天:羲和是中国神话中的太阳神,传说他驾驭太阳车,每日在天空中行驶。
- 娲皇炼石补天:出自《淮南子》,讲述了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象征着拯救和恢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诗人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阴暗、凄凉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巫山、峡江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我原得娲皇炼石补此破漏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山埋空晓光没,寒入风声散萧瑟。
- 巫山被云雾遮蔽,晨光消失,寒风中传来萧瑟的声音。
- 滴沥深摧十二峰,峡江涨白洗青壁。
- 雨滴沉重地打击着十二峰,峡江水涨,冲刷着青色的岩壁。
- 群阴寂寂蔽阳乌,摇荡春愁满南国。
- 阴云密布,遮住了太阳,春天的忧愁弥漫在整个南方。
- 何当羲御驻中天,为我驱除风雨黑。
- 何时羲和能停留在天空中央,为我驱散这黑暗的风雨。
- 蜚廉先驱走寰宇,列缺挥鞭起龙虎。
- 风神蜚廉先行,雷神列缺挥动鞭子,龙虎随之而起。
- 郁仪顿辔潜海隅,九野冥冥暗风雨。
- 太阳神郁仪停下马车,潜入海角,九州大地笼罩在昏暗的风雨中。
- 饥鸢跕翅堕曾穹,军鼓无声如击缶。
- 饥饿的老鹰翅膀无力,从高空坠落,战鼓无声,如同敲击瓦罐。
- 青苔绿砌上高堂,檐溜侵窗入烟雾。
- 青苔覆盖在高堂的台阶上,屋檐的雨水侵入窗户,形成烟雾。
- 南山山叟桂为薪,四海横流阻行路。
- 南山的老者用桂树作柴火,四海泛滥,阻断了行路。
- 安有王春四百八十时,萧萧风雨迷朝暮。
- 哪里有春天的四百八十天,风雨不断,朝暮不分。
- 我原得娲皇炼石补此破漏天,令三光继明,万物可睹,免使百万亿苍生憔悴困泥土。
- 我希望能有娲皇炼石补天,让日月星辰继续照耀,万物可见,免得亿万生灵在泥土中憔悴困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军鼓无声如击缶”,将无声的战鼓比作敲击瓦罐,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寂静。
- 拟人:如“羲御驻中天”,将太阳神羲和拟人化,赋予他驱散风雨的能力。
- 对仗:如“巫山埋空晓光没,寒入风声散萧瑟”,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我原得娲皇炼石补此破漏天”一句,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山:象征着神秘和遥远。
- 晓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风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 十二峰: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威严。
- 峡江:象征着自然的流动和变化。
- 群阴:象征着阴暗和压抑。
- 阳乌: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羲御:象征着秩序和规律。
- 蜚廉:象征着风的力量和变化。
- 列缺:象征着雷的威力和震撼。
- 郁仪:象征着太阳的光明和温暖。
- 九野:象征着广阔的大地。
- 饥鸢:象征着困境和无力。
- 军鼓:象征着战争和紧张。
- 青苔: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静谧。
- 檐溜:象征着自然的循环和连续。
- 桂为薪: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自然的利用。
- 王春: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希望。
- 娲皇:象征着拯救和恢复。
- 三光:象征着光明和秩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巫山埋空晓光没”中的“晓光”指的是什么? A. 晨光 B. 月光 C. 星光 D. 灯光
-
“何当羲御驻中天”中的“羲御”指的是什么? A. 风神 B. 雷神 C. 太阳神 D. 月亮神
-
诗中“我原得娲皇炼石补此破漏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希望自然灾害停止 B. 希望社会秩序恢复 C. 希望国家和人民得到拯救 D. 希望个人生活改善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现实的忧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曹勋的《苦雨吟》: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现实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灾害的直接描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曹勋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