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沼波澄拂柳条,坐来未觉水云遥。轻轻风絮迷新涨,一啭新声破寂寥。
白话文翻译:
碧绿的池塘波光粼粼,轻拂着柳枝,坐在这里并未感觉到水与云的遥远。轻柔的风吹动着飘絮,迷蒙了新涨的水面,一声清脆的新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沼:碧绿的池塘。
- 波澄:波光清澈。
- 拂:轻轻地触碰。
- 坐来:坐在这里。
- 未觉:没有感觉到。
- 水云遥:水和云的遥远。
- 轻轻风絮:轻柔的风吹动着飘絮。
- 迷新涨:迷蒙了新涨的水面。
- 一啭新声:一声清脆的新声。
- 破寂寥: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宁静之境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池塘边静坐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宁静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池塘边的宁静体验。首句“碧沼波澄拂柳条”,通过“碧沼”和“波澄”两个词,勾勒出一幅清澈宁静的池塘画面,而“拂柳条”则增添了一丝动态美。次句“坐来未觉水云遥”,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之中,忘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后两句“轻轻风絮迷新涨,一啭新声破寂寥”,通过“轻轻风絮”和“一啭新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作者带来的心灵触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碧沼”和“波澄”描绘了池塘的清澈美丽,“拂柳条”则增添了动态感。
- 次句“坐来未觉水云遥”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中,忘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 第三句“轻轻风絮迷新涨”通过“轻轻风絮”描绘了风的轻柔和飘絮的迷蒙,“迷新涨”则表现了水面的变化。
- 末句“一啭新声破寂寥”通过“一啭新声”表达了自然界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寂静,给作者带来了心灵的触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碧沼”比喻池塘的清澈美丽。
- 拟人:“拂柳条”赋予柳枝动态感。
- 对仗:“轻轻风絮”与“一啭新声”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沼:清澈美丽的池塘。
- 波澄:波光清澈。
- 拂柳条:轻拂的柳枝。
- 轻轻风絮:轻柔的风吹动着飘絮。
- 一啭新声:一声清脆的新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沼波澄拂柳条”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清澈的池塘和轻拂的柳枝 B. 遥远的山水 C. 热闹的市场 D. 繁忙的街道
-
“坐来未觉水云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A. 感到孤独 B. 感到宁静 C. 感到遥远 D. 感到热闹
-
“轻轻风絮迷新涨”中的“迷新涨”指的是什么? A. 风絮迷蒙了新涨的水面 B. 风絮迷蒙了新涨的云层 C. 风絮迷蒙了新涨的草地 D. 风絮迷蒙了新涨的街道
-
“一啭新声破寂寥”中的“一啭新声”指的是什么? A. 一声清脆的新声 B. 一声沉闷的老声 C. 一声悠扬的歌声 D. 一声嘈杂的市声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描绘了作者在梦中的所见所感,与曹勋的这首诗有相似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曹勋的《题扇二十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心境,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山林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