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19 17:48: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作者: 顾贞立 〔清代〕
暗伤亡国偷弹泪。
此夜如何睡。
月明何处断人肠。
最是依然歌舞宴昭阳。
几年尝遍愁滋味。
难觅无愁地。
欲笺心事寄嫦娥。
为问肯容同住广寒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国的悲痛,暗自流泪,无法入睡。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却更添了心中的伤感。最是当年欢歌笑舞的场景,如今却已成往事。经历了几年的愁苦,难以找到无忧无虑的地方。作者希望把自己的心事写信寄给月宫的嫦娥,问她是否愿意与自己一起住在那广寒宫中。
注释:
- 暗伤亡国:指内心深处对亡国的悲痛。
- 偷弹泪:偷偷地流泪,表现出隐忍的情感。
- 如何睡:此句表达了对失眠的困惑和苦恼。
- 断人肠:指令人心痛的情感。
- 依然歌舞宴昭阳:指过去的欢庆场景,昭阳指的是古代的宫殿和宴会。
- 愁滋味:经历过的忧愁的感受。
- 无愁地:没有忧愁的地方。
- 寄嫦娥:希望将心事寄给嫦娥,代表一种寄托和渴望。
典故解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常被用作思念和寄托的象征。
- 广寒宫:嫦娥所居住的地方,象征着遥远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立,字孟倩,号青和,清代诗人,擅长词,尤其以词风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作者通过个人的感情体验,反映了对国家沦亡的痛苦和对美好往昔的缅怀。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忧伤的词作,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现出对亡国之痛的感受。开头的“暗伤亡国偷弹泪”,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悲痛,隐忍的情感令人感动。夜深人静,月光明亮,却无法驱散心中的愁苦,“此夜如何睡”更是将这种失眠的痛楚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句子“最是依然歌舞宴昭阳”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万千。几年间的愁苦,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诗人渴望寻求一个没有忧愁的地方,却发现无处可寻,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展露无遗。
最后,诗人希望将心事寄托于嫦娥,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隐含着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和无助。整首词以月光、嫦娥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伤亡国偷弹泪:抒发对国破家亡的隐痛,流泪却不愿被人察觉。
- 此夜如何睡:表达因思虑重重而失眠的无奈。
- 月明何处断人肠:明月照亮夜空,却带来更深的伤感。
- 最是依然歌舞宴昭阳:追忆昔日的欢愉,形成对比。
- 几年尝遍愁滋味:经历了太多的苦楚,无法释怀。
- 难觅无愁地:无处可寻的安宁与快乐。
- 欲笺心事寄嫦娥:希望向月宫的嫦娥倾诉心声。
- 为问肯容同住广寒么:向嫦娥询问能否一同生活于理想之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嫦娥比作可以倾诉的对象,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也有对仗的特点,使其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国破家亡的哀伤,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丰富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嫦娥:代表理想与美好的寄托。
- 歌舞宴:象征过去的繁华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暗伤亡国”的情感主要是指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国家沦亡的悲痛
- c) 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
“此夜如何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 a) 困倦
- b) 失眠
- c) 愉快
-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的是?
- a) 爱情
- b) 孤独与理想
- c) 努力奋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顾贞立与李清照的作品均涉及对过去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而顾贞立则更加注重国家的沉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