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一声鶗鴂催春晚》
时间: 2024-12-29 17:5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一声鶗鴂催春晚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一声鶗鴂催春晚。芳草连空远。
年年馀恨怨残红。可是无情容易爱随风。
茂林修竹山阴道。千载谁重到。
半湖流水夕阳前。犹有一觞一咏似当年。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晚来,听到一声黄鹂鸟的叫声,芳草在远方延展。
年年都有遗憾,总是怨恨那残留的花红。
可是无情的人容易随风而去,爱也随之飘散。
茂密的树林和修竹在山阴的道路上,千年之后又有谁来重游?
半湖的流水在夕阳前流淌,仍有一杯酒、一首歌,似乎回到当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鶗鴂(kē jié):黄鹂,一种鸟,春天的象征。
- 芳草:指芬芳的草,象征春天的生机。
- 残红:指花朵凋零后剩下的红色,象征过去的美好和遗憾。
- 无情:指无情的人,感情淡薄。
- 觞(shāng):酒杯,古时用来盛酒。
典故解析:
- “芳草连空远”: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常用于表达春天的气息。
- “千载谁重到”:表达时光流逝,往事难回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子美,号槐荫,宋代诗人,擅长词,尤其是“词中之词”。他在词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对逝去时光与难以重回的遗憾,同时也蕴含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叶梦得的《虞美人·一声鶗鴂催春晚》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思的词作。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开篇以“鶗鴂催春晚”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黄鹂鸟的叫声成为春天的信使,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然而,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遗憾。“年年馀恨怨残红”,每年春天的到来都伴随着对残留花红的怨恨,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痛惜。
“可是无情容易爱随风”,这句则揭示了无情的爱情观,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的爱恨情仇变得轻若鸿毛,随风而散,表达了对情感的无奈与无助。接下来的“茂林修竹山阴道”,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衬出时间的流逝,千年之后又有谁来重游此地?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最后以“半湖流水夕阳前”收尾,诗人似乎在夕阳下沉醉于湖水的流淌中,仍然可以举杯吟唱,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当年。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声鶗鴂催春晚:黄鹂的叫声催促春天的结束,暗示时光的流逝。
- 芳草连空远:春天的芳草延展至远方,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景。
- 年年馀恨怨残红:每年都感到对花红凋零的遗憾与怨恨。
- 可是无情容易爱随风:无情的人容易轻易放下爱情,感情随风而去。
- 茂林修竹山阴道:山阴下的茂密树林与修竹,营造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千载谁重到:千年之后,谁又能再来此地重游?
- 半湖流水夕阳前:夕阳下的湖水依旧流淌,意象悠远。
- 犹有一觞一咏似当年:仍然可以举杯吟唱,仿佛回到往昔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鹂叫声比作催促春天的使者,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拟人:将情感赋予无情,使得情感更具代入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爱情与人生无常的思考,抒发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春天的景象,引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鶗鴂:象征春天与希望。
- 芳草:代表生机与美好。
- 残红:象征过去的美好与遗憾。
- 山阴:象征宁静与隐秘的思考空间。
- 酒杯:象征情感的寄托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声鶗鴂催春晚”中的“鶗鴂”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黄鹂
- C. 乌鸦
-
诗中“年年馀恨怨残红”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遗憾
- C. 愤怒
-
“千载谁重到”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 A. 时间的珍贵
- B. 爱情的美好
-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以春天为背景,表达对逝去的情感与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叶梦得则强调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叶梦得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