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3:47:45

已议营屯列上留,稍欣群盗障横流。

三时旧业终应在,万里长征亦少休。

和策但令均挟纩,壮图何用辄焚舟。

东都自是兴王地,虎踞宁须问石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议营屯列上留,稍欣群盗障横流。
三时旧业终应在,万里长征亦少休。
和策但令均挟纩,壮图何用辄焚舟。
东都自是兴王地,虎踞宁须问石头。

白话文翻译:

已然商议好营地的布置,稍微欣慰于群贼横行的阻碍。
过去的事业终究应该存在,漫长的行军也不应停歇。
只要和策令令大家均匀携带,壮志大图何必焚毁船只?
东都本就是兴王之地,虎踞之势何必去询问石头?

注释:

  • 已议:已经商议。
  • 营屯:营地的布置。
  • 稍欣:略感欣慰。
  • 群盗:众多的盗贼。
  • 障横流:阻碍横流的局面。
  • 三时:指三代(夏、商、周)的旧业。
  • 少休:少有停歇。
  • 和策:和谐的策略。
  • 均挟纩:平等携带草帛(作为物资)。
  • 壮图:雄伟的计划。
  • 焚舟:焚烧船只,象征不留退路。
  • 兴王地:兴起王朝的地方。
  • 虎踞:如同老虎坐镇,形势稳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逢辰,号香山,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兼擅诗文和书法。其作品多反映现实,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代感。叶梦得的诗风清新、意象丰富,常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盛衰、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忧虑。此诗的创作目的在于鼓励同仁共同努力,保卫国家,追求理想。

诗歌鉴赏:

《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其二》是一首在深刻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展现了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已议营屯列上留”,暗示了诗人早已做好了准备,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稍欣群盗障横流”,则透漏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无奈与忧虑。

中间两联提到“三时旧业”,强调了历史的延续和事业的重要性,表明诗人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成就,希望能在未来的征程中继续发扬光大。尤其“万里长征亦少休”,强调了奋斗与坚持的重要性,体现出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东都作为兴王之地,象征着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虎踞宁须问石头”,则是强调了东都的稳固与自信,象征着不必依赖外部的力量,而应自强不息。整首诗在抒发对家国的情感时,流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决心,展现出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议营屯列上留:表明已经安排好驻扎的营地,暗示着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
  2. 稍欣群盗障横流:虽有些欣慰,但同时意识到贼寇横行的形势依旧严峻。
  3. 三时旧业终应在:指三代的事业应该继续存在,暗示对历史的尊重。
  4. 万里长征亦少休:即便在漫长的征途中,也不能停止努力。
  5. 和策但令均挟纩:只要策略得当,大家都能携带足够的物资。
  6. 壮图何用辄焚舟:有豪大的计划,何必自己毁灭前路的依靠呢?
  7. 东都自是兴王地:东都本身就是兴旺的地方,有强大的根基。
  8. 虎踞宁须问石头:强调东都的稳固和不必依赖外力的自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已议营屯”与“稍欣群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虎踞的比喻寓意强大的地位。
  • 象征:焚舟象征着不留退路的决心,体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历史的延续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诗人在面对动荡的局势时,展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鼓励人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营屯:象征着准备和稳定。
  • 群盗:代表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混乱。
  • 旧业:传承与历史的重要性。
  • 长征:奋斗与努力的象征。
  • 东都:兴旺发达的象征。
  • 虎踞:强大和稳固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议营屯”指的是什么? A. 已经开始打仗
    B. 已经安排好驻扎的营地
    C. 已经征服敌人
    D. 已经离开故土

  2. “万里长征亦少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休息的渴望
    B. 对未来的迷茫
    C. 奋斗与坚持
    D. 对战争的厌倦

  3. “虎踞宁须问石头”中的“虎踞”比喻什么? A. 强大的根基
    B. 无法动摇的信念
    C. 依赖外力的状态
    D. 不安定的局面

答案:1-B,2-C,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通过历史的回望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但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了解宋代诗人的风格与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