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时间: 2024-09-19 21:37:09

疎竹萧萧正雨声,眼中日影又还晴。

钩窗燕坐夏将半,荷叶已香湖水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疎竹萧萧正雨声,眼中日影又还晴。钩窗燕坐夏将半,荷叶已香湖水清。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竹林中,雨声沙沙作响,眼前的日影又转晴。坐在窗边,夏天已过半,湖水清澈,荷叶已散发香气。

注释:

  • 疎竹:稀疏的竹林。
  • 萧萧:形容雨声。
  • 日影:太阳的影子。
  • 钩窗:弯曲的窗。
  • 燕坐:安坐,闲坐。
  • 荷叶已香:荷叶开始散发香气,暗示夏天已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景象,通过“疎竹萧萧正雨声”和“眼中日影又还晴”两句,生动地表现了雨声和日影的变化,传达出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后两句“钩窗燕坐夏将半,荷叶已香湖水清”则进一步以荷叶的香气和湖水的清澈,加深了对夏日深沉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情感含蓄,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疎竹萧萧正雨声”:描绘了雨打竹林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生机的氛围。
  • “眼中日影又还晴”:通过日影的变化,表现了天气的转变,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钩窗燕坐夏将半”:坐在窗边,感受夏天的进程,表达了诗人对季节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 “荷叶已香湖水清”:荷叶的香气和湖水的清澈,加深了对夏日深沉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拟人:“荷叶已香”将荷叶赋予了人的感官,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疎竹萧萧”与“眼中日影”在音韵和意义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雨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疎竹: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雨声: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 日影:象征着天气的变化和生活的节奏。
  • 荷叶:代表着夏日的深沉和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疎竹萧萧正雨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竹林 B. 夏天的雨声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景

  2. “眼中日影又还晴”中的“日影”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的光芒 B. 太阳的影子 C. 月亮的影子 D. 星星的光芒

  3. 诗中“荷叶已香湖水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夏天的感慨 C. 对秋天的怀念 D. 对冬天的期待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季节的变迁,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静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张栻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