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沙约饮县圃梅花下分韵得梅字》

时间: 2025-01-07 23:09:57

平生佳绝处,心事付江梅。

县圃经年见,芳樽薄暮开。

朗吟空激烈,烧烛且徘徊。

未逐徵书去,穷冬尚一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佳绝处,心事付江梅。县圃经年见,芳樽薄暮开。朗吟空激烈,烧烛且徘徊。未逐徵书去,穷冬尚一来。

白话文翻译:

一生中最美好的地方,我的心事寄托在江边的梅花上。在县园里年年都能见到,芬芳的美酒在傍晚时分开启。高声吟咏,情感激烈,点燃蜡烛,徘徊不前。没有追逐征召的书信离去,在严冬时节依然来此一游。

注释:

  • 平生佳绝处:指一生中最美好的地方或时刻。
  • 心事付江梅:心事寄托在江边的梅花上,梅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
  • 县圃:县里的园子。
  • 芳樽:指美酒。
  • 薄暮:傍晚时分。
  • 朗吟:高声吟咏。
  • 烧烛:点燃蜡烛。
  • 徵书:征召的书信,指官府的召令。
  • 穷冬:严冬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应王长沙之约,在县圃梅花下饮酒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之外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心事付江梅”一句,将梅花作为心灵的寄托,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朗吟空激烈,烧烛且徘徊”则描绘了作者在梅花下的深情吟咏和徘徊不去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佳绝处,心事付江梅”:开篇即点明梅花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的寄托,心事全然寄托在江边的梅花上。
  • “县圃经年见,芳樽薄暮开”:描述了在县园中常年可见梅花,傍晚时分开启美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朗吟空激烈,烧烛且徘徊”:表达了作者在梅花下的高声吟咏,情感激烈,点燃蜡烛,徘徊不去,显示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 “未逐徵书去,穷冬尚一来”:表明作者没有因官府的召令离去,即使在严冬时节依然来此一游,强调了对梅花的执着和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心事付江梅”中,梅花被比喻为作者心灵的寄托。
  • 拟人:“烧烛且徘徊”中,蜡烛被拟人化,仿佛在徘徊。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梅花、江梅、芳樽、薄暮、朗吟、烧烛、穷冬。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是作者心灵的寄托。
  • 江梅:江边的梅花,增添了诗意和美感。
  • 芳樽:美酒,与梅花共同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 薄暮:傍晚时分,增添了诗意的宁静和美好。
  • 朗吟:高声吟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 烧烛:点燃蜡烛,增添了诗意的温馨和浪漫。
  • 穷冬:严冬时节,强调了作者对梅花的执着和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事付江梅”中的“江梅”指的是什么? A. 江边的梅花 B. 江中的梅花 C. 江上的梅花 答案:A

  2. 诗中“朗吟空激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平静 B. 激烈 C. 忧伤 答案:B

  3. 诗中“未逐徵书去”表明作者没有因什么离去? A. 官府的召令 B. 朋友的邀请 C. 家人的召唤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梅花的咏叹,表达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对比:

  • 张栻的《王长沙约饮县圃梅花下分韵得梅字》与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都以梅花为题材,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情感寄托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