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1:37:09

眼明三伏见此画,便觉冰霜抵岁寒。

唤起生香来不断,故应不作墨花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墨梅 其一 张栻 〔宋代〕 眼明三伏见此画,便觉冰霜抵岁寒。唤起生香来不断,故应不作墨花看。

白话文翻译:

在三伏天里看到这幅画,顿时感觉冰霜能抵御岁月的严寒。画中的梅花仿佛唤起了阵阵香气,因此不应仅仅把它看作是墨色的花朵。

注释:

  • 眼明:指视觉敏锐,这里指看到画作时的感受。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 冰霜:比喻画中梅花的清冷之美。
  • 抵岁寒:抵御岁月的严寒,比喻画作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 唤起生香:形容画中的梅花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其香气。
  • 墨花:指用墨色绘制的花朵,这里特指梅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描绘了在酷暑中看到梅花画作时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炎热的夏日,作者看到一幅梅花画作,被画中梅花的清冷之美所打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坚韧不拔、不畏严寒品质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三伏天的酷热与画中梅花的冰霜之美,展现了梅花的高洁与坚韧。首句“眼明三伏见此画”,直接点明了观赏画作的时间和感受,突出了画作给人带来的清凉感。次句“便觉冰霜抵岁寒”,进一步以冰霜比喻梅花的清冷,暗示了梅花在严冬中依然傲立的品质。后两句“唤起生香来不断,故应不作墨花看”,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梅花生命力,使其不仅仅是画中的墨色花朵,而是具有真实香气的活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明三伏见此画”:在三伏天里,作者视觉敏锐地看到了这幅梅花画作,感受到了画作带来的清凉。
  2. “便觉冰霜抵岁寒”:画中的梅花如同冰霜一般,给人以抵御岁月严寒的感觉。
  3. “唤起生香来不断”:画中的梅花仿佛能唤起阵阵香气,使其显得栩栩如生。
  4. “故应不作墨花看”:因此,不应仅仅把这幅画看作是用墨色绘制的花朵,而应赋予其更多的生命力和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冰霜”比喻梅花的清冷之美,增强了梅花的形象。
  • 拟人:“唤起生香来不断”赋予梅花生命力,使其具有动态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画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质的赞美,以及对梅花精神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冰霜:象征梅花的清冷、高洁。
  • 生香:赋予梅花生命力,使其具有真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伏”指的是什么时期?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冰霜抵岁寒”中的“冰霜”比喻什么? A. 梅花的颜色 B. 梅花的香气 C. 梅花的清冷之美 D. 梅花的形状
  3. “唤起生香来不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冕的《墨梅》:同样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梅花的清高与坚韧。
  • 林逋的《山园小梅》: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孤傲品质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墨梅》与王冕的《墨梅》:两者都以梅花为主题,但张栻的诗更注重梅花的清冷之美,而王冕的诗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不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梅花诗选》:收录了多位诗人以梅花为主题的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