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菊一何好,持觞惟尔从。
名应称晚秀,色岂为人容。
正似花重九,休论月孟冬。
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
白话文翻译:
这盛开的黄菊真是美好,我举杯与你共饮。
它的名声应该称为晚秋的美丽,颜色又岂是为了取悦他人呢?
就像重阳节的花一样,不必争论是在农历的哪一个冬月。
霜的威势已经占据了清晨,直想要挑战它的锋芒。
注释:
字词注释:
- 持觞:举杯,表示饮酒或庆祝。
- 晚秀:晚秋时节的花卉,指菊花。
- 重九: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传统上有赏菊的习俗。
- 霜威:霜的威势,指秋冬季节的寒冷气候。
典故解析:
-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秋天的到来,习惯上有登高和赏菊的活动。菊花在这个节日中象征着长寿和清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工整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立冬之际,正值菊花盛开之时,反映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以及对秋冬季节的感受。在这个季节,人们常常在重阳节期间赏菊,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菊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秋冬时节的独特感受与对生命美好的感悟。开篇“黄菊一何好”以直接的赞美引入,表达出菊花的美丽与生机。接下来的“持觞惟尔从”,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与友共饮、共赏的情境,增强了诗的温情。
“名应称晚秀,色岂为人容”,反映了菊花的自我价值并不依赖于外界的欣赏,它的美丽与色彩是自然的馈赠,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下来的“正似花重九”,通过典故的引入,增强了诗的文化厚度,暗示了菊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休论月孟冬”则表现出一种对季节变迁的哲学思考。
最后两句“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则将菊花的坚韧与霜寒的威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冷酷与生命力的抗争,表现出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菊一何好”:直接的赞美,强调菊花的美丽。
- “持觞惟尔从”:表达与友共饮的情景,增加了人情味。
- “名应称晚秀”:菊花在晚秋的美好,强调其独特地位。
- “色岂为人容”:菊花的美丽并不依赖他人的欣赏。
- “正似花重九”:菊花与重阳节的关系,连接传统习俗。
- “休论月孟冬”:对季节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哲学。
- “霜威占清晓”:霜的威力与清晨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力量。
- “直欲犯其锋”:菊花的坚韧与霜寒的对抗,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如“霜威”)、拟人(如“直欲犯其锋”),以及对仗等手法,形成了丰富的意象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赞美菊花的美丽与坚韧,表达了作者对秋冬季节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菊: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秋天的美丽。
- 觞:象征着友情与共饮的欢乐。
- 霜:象征着严酷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持觞惟尔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愉悦
C. 忧伤 -
“正似花重九”中的“重九”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
诗中提到的“霜威”象征了什么? A. 温暖
B. 严寒
C. 雨水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朱翌的《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和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前者强调菊花的坚韧与美丽,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两者在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朱翌的这首《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并从中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