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七首 其七》
时间: 2025-01-09 00:0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板桥头浓绿布,人家一带高槐。
鹧斑帘底逗弓鞋。彩符欹侧,斜映水晶钗。
佳丽靓妆疑见画,枉牵孤客情怀。
笋舆迎去剩香埃。碧云芳草,谁念首千回。
白话文翻译
在红色的板桥头,浓绿的布幕般的景色映入眼帘,一片人家环绕着高耸的槐树。
在斑驳的帘底下,轻轻地逗弄着弓鞋,彩色的符咒斜斜地挂着,映照出水晶般的钗子。
佳丽们妆扮得如同画中人,偏偏孤独的游子却徒然牵挂情怀。
坐着竹舆的她们离去,只留下淡淡的香气在空中飘荡。
碧蓝的云间芳草如茵,谁又能记得我曾经的千般思念呢?
注释
- 红板桥:指用红色木材或漆料制成的桥,象征美丽的景致。
- 浓绿布:形容绿树成荫,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鹧斑:一种鸟,通常和优雅的景致联系在一起。
- 彩符:装饰性的符咒,可能具有辟邪或祈福的意义。
- 水晶钗:精致的发钗,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富贵。
- 笋舆:用竹子做的轿子,代表女子的出行。
- 香埃:香气的残留,表现出女子的柔美和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翔(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见长。他的诗风细腻优雅,常常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临江仙七首》是王时翔在特定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下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情感的思考,表达了在美丽景致中流露出的淡淡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七首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深切感受。开头的“红板桥头浓绿布”勾勒出一幅如画的自然景象,浓绿的布幕仿佛是用自然的颜色织成的,给人一种幽静而和谐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中,鹧斑鸟和弓鞋的搭配,彩符的斜映,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层次感。
在诗中,佳丽的美丽妆扮与孤客的情怀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又不得不面对孤独和情感的无奈。“枉牵孤客情怀”一句,直点心中惆怅,表达了对美好但又遥不可及的渴望。最后一句“谁念首千回”,更是将情感推向顶峰,表现了对往事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示了王时翔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板桥头浓绿布:描写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场景,浓绿的树木如同布幕一般。
- 人家一带高槐:高大的槐树环绕着人家,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鹧斑帘底逗弓鞋:在帘子底下,有人在轻轻玩弄弓鞋,展现生活的闲适。
- 彩符欹侧,斜映水晶钗:彩色的符咒斜斜地挂着,映衬着女子的水晶钗,表现出美的细节。
- 佳丽靓妆疑见画:女子的妆扮如同画中人,颇具艺术感。
- 枉牵孤客情怀:孤独的游子却徒然感伤,情感深刻。
- 笋舆迎去剩香埃:女子乘坐竹舆离去,留下淡淡的香气。
- 碧云芳草,谁念首千回:在美丽的自然中,谁还记得那千般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浓绿布”形容景色的美丽。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
- 对仗:如“佳丽靓妆疑见画,枉牵孤客情怀”,构成了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情感的思考,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板桥:象征美丽与宁静。
- 浓绿布:自然的繁茂和生机。
- 鹧斑:优雅与自由的象征。
- 彩符:美好愿望的寄托。
- 水晶钗:美丽与华贵的象征。
- 笋舆:出行与生活的象征。
- 香埃:女子的柔美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红板桥”象征什么?
- A. 荒凉
- B. 美丽
- C. 伤感
- D. 乏味
-
填空题:诗句“佳丽靓妆疑见__”中的空白处应填入哪个词?
-
判断题:诗中“碧云芳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 B
- 画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王时翔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王时翔则侧重于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读》
- 《王时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