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二首 其十八》

时间: 2025-01-04 08:05:01

湛然无变异,虚彻有灵通。

妙尽功忘处,咸归寂照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湛然无变异,虚彻有灵通。
妙尽功忘处,咸归寂照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心境清澈而无任何变化,内心空灵而通达。所有的妙用都在忘却功夫的地方,最终都归于一种安静的光明之中。

注释:

  • 湛然:形容水清澈透明,这里比喻心境清明。
  • 变异:变化与差异,指内心的稳定与不动摇。
  • 虚彻:形容内心空灵而透彻。
  • 灵通:灵活而通达,指心灵的明悟。
  • 妙尽:指妙理的尽头,达到极致。
  • 功忘处:指修行的功夫已经忘却,达到无我境地。
  • 咸归:都归于,皆归于。
  • 寂照:寂静的光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子淳,宋代著名禅宗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其独特的禅宗思想和诗歌风格著称,作品多以禅意为主,常常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偈二十二首》是释子淳在修行过程中所作,反映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体悟。此首诗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明悟状态的向往,强调了修行过程中达到的无我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内心的宁静与明悟。开头的“湛然无变异”描绘了一种清澈明亮的心境,暗示了修行者在内心的稳定性和不受外界变化所影响的境界。接着“虚彻有灵通”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空灵与通达,表明修行者在体悟真理时,内心是如何达到一种无障碍的状态。

“妙尽功忘处”则是诗中的一个关键句,强调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在于忘却功夫与执念,达到了无我无我的境地。这种状态是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表明在放下自我之后,才能更好地领悟到事物的本质。

最后一句“咸归寂照中”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表明所有的智慧和体验最终都汇集于一种宁静的光明中。这种宁静并非消极,而是内心深处的澄明与开阔,象征着一种超脱的智慧。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非常统一,体现了禅宗的深邃与简约,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湛然无变异:心中清澈如水,没有任何变化,暗示一种内心的稳定。
  2. 虚彻有灵通:内心空灵而明晰,能够理解万物之间的联系。
  3. 妙尽功忘处:达到了修行的极致,功夫与努力都已忘却,体现了无我之境。
  4. 咸归寂照中:所有的智慧和体验最终都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与明亮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宁静比作水的清澈,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虚彻”与“灵通”,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以“寂照”象征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明悟,强调修行者在放下自我、忘却功夫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最终归于一种清澈亮丽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湛然:象征清澈的心境,表达一种内心的宁静状态。
  • 虚彻:象征着内心的空灵,代表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
  • 寂照:象征着明悟后的宁静光明,反映出一种智慧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湛然无变异”中的“湛然”指的是什么?

    • A. 深沉
    • B. 清澈
    • C. 明亮
    • D. 昏暗
  2. “妙尽功忘处”意指什么?

    • A. 继续努力
    • B. 达到无我境地
    • C. 忘却一切
    • D. 追求名利
  3. 诗中“咸归寂照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所有智慧归于光明
    • B. 生活的烦恼
    • C. 内心的挣扎
    • D. 外界的干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同样是禅宗哲学的经典之作,探讨无我与明悟的境地。
  • 《心无挂碍》:表达了心境的自由与无碍,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释子淳与王维:王维的诗歌常常融合自然与哲理,而释子淳的作品则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明悟。两者都表现了对宁静的追求,但释子淳更具禅宗色彩。

参考资料:

  • 《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诗词》
  • 《宋代诗人研究》
  • 《释子淳与他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