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吊李太白》

时间: 2025-01-19 13:38:27

一江风雨浪纷披,鼓枻长过采石矶。

千载斯人疑不死,一生豪气尚争辉。

夜郎天阔冥鸿去,五老峰高白鹤飞。

吟罢小诗天忽霁,醉呼明月满船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石吊李太白
作者: 张诩 〔明代〕

一江风雨浪纷披,
鼓枻长过采石矶。
千载斯人疑不死,
一生豪气尚争辉。
夜郎天阔冥鸿去,
五老峰高白鹤飞。
吟罢小诗天忽霁,
醉呼明月满船归。

白话文翻译

这一江的风雨,浪涛翻滚,
我撑着小船,长长地划过采石矶。
千年之后,关于他是否死去,
人们还在怀疑,他的豪情依旧在争辉。
夜郎的天空宽广,冥鸿向远方飞去,
五老峰高耸,白鹤在高空飞翔。
吟完这首小诗,天忽然放晴,
我醉呼着明月,满载而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鼓枻:指用桨划船。
  • 采石矶:位于长江中的一个山石,李白曾在此吟咏。
  • 千载斯人:千年之后的人,指李白。
  • 夜郎:古代的一个国家,意指遥远的地方。
  • 冥鸿:指大雁,寓意远行。
  • 五老峰:指的是高耸的山峰,象征高洁。
  • 醉呼明月:形容诗人陶醉于月光之中。

典故解析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飘逸的诗风著称,常被称为“诗仙”。
  • 采石矶:历史上李白曾在此留下诗篇,成为后人游览的胜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诩,明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史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游览采石矶时,借景抒情,表达对李白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采石吊李太白》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李白的诗作,展现了张诩对伟大诗人的深情追慕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开篇“一江风雨浪纷披”,以生动的画面为场景奠定了基调,描写了长江上的风雨交加,展现出一种壮阔而又动荡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鼓枻长过采石矶”描绘出自己的游船,仿佛与李白的灵魂产生了某种联系。

“千载斯人疑不死,一生豪气尚争辉”,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李白的豪情与诗才似乎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接下来的“夜郎天阔冥鸿去,五老峰高白鹤飞”,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两句“吟罢小诗天忽霁,醉呼明月满船归”,诗人表达了在吟咏之后,心情的愉悦和对自然美景的陶醉。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张诩的诗才,也传递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读后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江风雨浪纷披:描绘长江上风雨交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动荡的氛围。
  2. 鼓枻长过采石矶:诗人借游船经过采石矶,表达与李白的精神相通。
  3. 千载斯人疑不死:李白的诗才和精神在千年后依旧令人怀念。
  4. 一生豪气尚争辉:李白的豪情壮志在历史中依然闪耀。
  5. 夜郎天阔冥鸿去:描绘夜空辽阔,冥鸿飞去,象征远行与追求。
  6. 五老峰高白鹤飞:意象中的高峰与白鹤,象征高洁与超脱。
  7. 吟罢小诗天忽霁:吟诗后,天色转晴,象征心情的愉悦。
  8. 醉呼明月满船归:在月光下醉意归船,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白的豪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对仗:如“夜郎天阔冥鸿去,五老峰高白鹤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李白,表达了对伟大诗人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洒脱高远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人生的风波与艰辛。
  • 采石矶: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李白的精神寄托。
  • 白鹤:高洁与自由的象征,代表诗人的理想追求。
  • 明月:象征诗人的情感与思念,常作为古诗中抒情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采石矶位于哪个河流上?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淮河
    • D. 珠江
  2. 诗中提到的李白被誉为什么?

    • A. 诗圣
    • B. 诗仙
    • C. 词宗
    • D. 词圣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愉悦
    • C. 惆怅
    • D. 迷茫

答案:

  1. B. 长江
  2. B. 诗仙
  3. B. 愉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张诩的《采石吊李太白》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张诩更侧重于对李白的怀念,而李白则更多地在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境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明代诗歌选》
  3. 《李白全集》
  4.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