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使传宣二月一日史院赐御筵某亦预召作七言呈禹玉真孺景仁三内翰》

时间: 2025-01-01 05:50:25

虞书纪典上稽唐,鲁史传经近属商。

刻玉春山瞻气象,积星东壁聚钩芒。

朝思膏饫欢情洽,天令中和尽刻长。

虽引客卿讥子墨,翰林还许望清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书纪典上稽唐,
鲁史传经近属商。
刻玉春山瞻气象,
积星东壁聚钩芒。
朝思膏饫欢情洽,
天令中和尽刻长。
虽引客卿讥子墨,
翰林还许望清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经典的崇敬,以及对文人雅士的期许。诗中提到《虞书》和《鲁史》,说明诗人渊博的学识和对历史的关注。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春天的气象,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尽管有对某些人的讥讽,但诗人依然对理想的文学追求充满信心。

注释

  • 虞书:指《尚书》中关于虞国的部分,古代经典文献。
  • 鲁史:指《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录了鲁国的历史。
  • 刻玉春山:比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春山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膏饫:形容丰盛的美食,暗指当时的欢愉生活。
  • 翰林:指皇宫的文人学士,象征文人的地位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敞,字希声,号白云,宋代人,官至翰林学士,擅长诗词,风格清新雅致,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之时,诗人受邀参加朝廷的盛宴,借此机会表达对古籍经典的热爱和对文人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诗的结构,每句字数和谐,音律优美。内容上,诗人通过对古代经典的引用和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开头两句提到《虞书》和《鲁史》,拉开了对历史的追溯,显示出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着转向春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机,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尽管最后提到对某些人的讥讽,诗人仍然坚持对清明光辉的追求,体现了文人高洁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理想的坚定信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虞书纪典上稽唐:开篇提及古籍,表明自己对历史的考究。
    • 鲁史传经近属商:对鲁国历史的尊重,反映出文化的延续。
    • 刻玉春山瞻气象:春天的景象美好,寓意着希望和未来的美好。
    • 积星东壁聚钩芒:星星的汇聚,象征着智慧的聚集。
    • 朝思膏饫欢情洽:描绘了和谐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天令中和尽刻长:强调宇宙的和谐,寓意长久的美好。
    • 虽引客卿讥子墨:提及对某些人的讥讽,但并未影响诗人的理想追求。
    • 翰林还许望清光: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文人理想的坚定信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比喻:将春山比作理想中的美好事物,形象生动。
    • 象征:星星和春景象征着智慧与希望。

意象分析

  • 虞书、鲁史:象征着历史的深厚与文化的积淀。
  • 春山:象征着生机与新生,代表希望与理想。
  • 东壁、星星:象征智慧和文化的聚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及的《虞书》主要是关于哪个国家的历史?

    • A. 鲁国
    • B. 商国
    • C. 虞国
    • D. 唐国
  2. 诗人在文中对“膏饫”的描述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贫苦生活的感慨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饮食文化的研究
    • D. 对历史的追忆
  3. 诗中提到的“翰林”代表什么?

    • A. 一种饮食
    • B. 一种文人身份
    • C. 一种历史书籍
    • D. 一种自然景象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刘敞 vs. 王安石:刘敞的诗更注重历史文化的反思,而王安石则强调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个人理想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的坚持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敞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