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悼顾莺娘为鹿潭作》
时间: 2025-01-19 21:3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最凄绝枇杷门户。几阵轻阴,落花辞树。月暗西楼,夜鹃啼血竟何处?玉眸迟暝,知未尽牵衣语。唱惯鲍家诗,忍更向秋坟听取。细数。自香瘢爇后,只共艳辰百五。春心费尽,算换得雨酸风楚。当时若休见云英,瘦不到腰围如许。待剪断垂杨,还怕愁生霜缕。
白话文翻译:
这段诗歌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在枇杷树旁,几阵轻风拂过,落花纷纷离开树枝。西楼的月光昏暗,夜晚的杜鹃啼鸣似乎在诉说着血泪般的悲伤。她的眼神在暮色中显得迟钝,是否还有未尽的牵挂与低语?她唱过鲍家的诗,却不忍心在秋天的坟前再去聆听。细细算来,自从香瘢留下后,只有与艳辰共度百五的时光。春心已经耗尽,换来的只是雨水的酸涩和风的凄楚。若当时不再见到云英,恐怕也瘦得不成样子。待到剪断垂杨,唯恐愁绪又生于霜缕之间。
注释:
- 枇杷门户:指枇杷树的门口,暗示着一个凄凉的环境。
- 轻阴:轻微的阴影,借指春天的微风带来的阴凉感觉。
- 夜鹃啼血:夜晚杜鹃鸟的啼鸣,形容其悲哀,似乎在哭泣。
- 玉眸:形容女子的眼睛清澈如玉。
- 鲍家诗:指鲍照的诗,鲍照是南朝著名的诗人,诗中多表达离愁别恨。
- 秋坟:指秋天的坟墓,表达对已故之人的哀悼。
- 香瘢:指留下的香气和伤痕,暗示对往事的追忆。
- 霜缕:形容因愁苦而生的白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文澜,清代诗人,以情感细腻和语言优美著称。其诗作常常表达对人生、爱情以及失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文澜为悼念顾莺娘而作,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顾莺娘是杜文澜的爱人,其离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 悼顾莺娘为鹿潭作》是一首充满哀怨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就通过“最凄绝枇杷门户”描绘出一个阴郁而又荒凉的环境,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接下来的“几阵轻阴,落花辞树”,则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落花象征着爱情的逝去与不可挽回。
诗中“月暗西楼,夜鹃啼血竟何处?”展现了夜晚的凄凉与对过去的追忆,鹃啼声带着血泪,暗示了深深的哀伤与思念。接下来的“玉眸迟暝,知未尽牵衣语”,则表现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尽管夜色已深,但情感仍未消散。
“唱惯鲍家诗,忍更向秋坟听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已故爱人的思念与无法再次倾诉的无奈,鲍家的诗意象使得情感更加深沉。最后的“待剪断垂杨,还怕愁生霜缕”则是对未来的担忧,剪断的垂杨象征着割舍与思念,霜缕则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与愁苦的积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失去爱情后的孤独与悲伤,展现了作者对爱人深切的怀念与无奈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最凄绝枇杷门户:描绘了一个凄凉的环境,暗示内心的悲痛。
- 几阵轻阴,落花辞树:通过阴影和落花的意象,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月暗西楼,夜鹃啼血竟何处:月光的昏暗与杜鹃的啼鸣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诗的悲凉气氛。
- 玉眸迟暝,知未尽牵衣语:传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尽管夜晚已深,情感依旧浓烈。
- 唱惯鲍家诗,忍更向秋坟听取:表达了对已故爱人的无法再倾诉的无奈。
- 细数:引导读者回到对过往的细致回忆。
- 自香瘢爇后,只共艳辰百五:暗示过去的美好时光与如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春心费尽,算换得雨酸风楚:表现了爱情的苦涩与无奈。
- 当时若休见云英,瘦不到腰围如许:怀念失去的美好,感叹时光的流逝。
- 待剪断垂杨,还怕愁生霜缕:对未来的忧虑,担心愁苦将继续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鹃啼血”形象地表现了悲哀情绪。
- 拟人:如“落花辞树”,为自然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失去与怀念展开,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悼念与无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枇杷:象征着青春与美好,代表着逝去的爱情。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暗示着内心的伤感。
- 杜鹃:常被视为悲哀的象征,暗示着离别与哀伤。
- 香瘢:指代往事留下的痕迹,代表着难以忘怀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夜鹃啼血”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平静
-
“月暗西楼”中的“月”可以象征什么?
- A. 光明
- B. 希望
- C. 孤独
- D. 财富
-
诗中提到的“鲍家诗”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鲍照
- D. 白居易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文澜 vs. 李清照: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对逝去爱情的哀悼,但杜文澜的表达更为深沉,而李清照则偏向于细腻的内心独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杜文澜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