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 熏笼》
时间: 2025-01-04 08:4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阳春曲 熏笼
作者:赵熙 〔清代〕
织香筠,煨宿火,椒眼巧于珠络。消受十分春,银荷外,镇日相守翠云幕。不成孤酌。新上脸桃花浓萼。同是一片冰心,者温存小红方觉。坐清漏南宫,罗巾单薄。谁化得春冰泪落。窗前馀灰拨处,印鞋尖缓步妆阁。猧儿解伴寂寞。甚暗里钻人裙角。秪深夜撇了冬郎抱,怎生睡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温暖气息,作者用香筠织成的香囊,煨着宿火,椒眼点缀得如珠子般精巧。春天快要来了,我在银色的荷花旁,整天守着翠绿的云帷。不能一个人喝酒。新开的桃花如浓妆艳抹。我们同样是清澈的心,温暖的小红花才会觉醒。坐在南宫的清漏下,轻薄的罗巾裹身。谁来化解这春天的泪水?窗前的灰烬被拨动,轻轻步入化妆的阁楼。小猢狲似乎明白我的寂寞,竟敢在暗处钻进我的裙角。只是在深夜里,我撇下冬天的怀抱,如何能入睡?
注释:
- 织香筠:用香筠制作香囊。
- 煨宿火:用火慢慢加热。
- 椒眼:指细小的香料,形状似珠。
- 银荷:银色的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
-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灵。
- 清漏:指漏水的清澈,常用于形容时间的流逝。
- 罗巾单薄:轻薄的罗巾,象征春天的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清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花鸟题材,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感。他的诗风细腻优雅,情感真挚,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阳春曲 熏笼》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时,作者借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气息和人们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阳春曲 熏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诗中“织香筠,煨宿火”开篇就引入了春日的气息,香筠与火的结合象征着温暖和生命的复苏。接下来,诗人通过“银荷外,镇日相守翠云幕”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而“同是一片冰心,者温存小红方觉”则揭示了诗人心中细腻的情感,冰心代表着纯洁与坚韧,而小红花则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整首诗将春天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既有生动的自然描写,也有深刻的情感表达。
在诗的最后,诗人通过“怎生睡著”表达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无奈,春天的美丽并未能掩盖内心的空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织香筠,煨宿火:用香筠编织的香囊,慢慢加热,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即将来临。
- 椒眼巧于珠络:形容香料的精巧,暗示生活中的细致与美好。
- 消受十分春,银荷外:在春天的环境下,享受自然的美好。
- 镇日相守翠云幕:春光明媚,守护着这片翠绿的天地。
- 不成孤酌:表达了诗人渴望陪伴的心情。
- 新上脸桃花浓萼:桃花盛开,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
- 同是一片冰心,者温存小红方觉: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认同与共鸣。
- 坐清漏南宫,罗巾单薄:描绘出春天的温暖,轻薄的衣物暗示着温暖的气候。
- 谁化得春冰泪落:感叹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
- 窗前馀灰拨处:暗示着过去的痕迹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冰心”比作纯净的心灵,与小红花形成对比,突显情感的复杂性。
- 拟人:如“猧儿解伴寂寞”,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称之美,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爱情的渴望,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香筠: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银荷: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桃花:象征着爱情和希望,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冰心:代表着内心的纯洁与坚韧,隐喻诗人的情感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椒眼”是指什么? A. 花瓣
B. 香料
C. 水珠
D. 露水 -
“谁化得春冰泪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
“新上脸桃花浓萼”中的“浓萼”指的是什么? A. 桃花的颜色
B. 桃花的花瓣
C. 桃花的花蕾
D. 桃花的叶子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阳春曲 熏笼》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但《春夜喜雨》更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阳春曲》则更多地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 《诗词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