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当时月下分飞处》

时间: 2025-01-01 14:20:44

当时月下分飞处,

依旧凄凉。

也会思量,

不道孤眠夜更长。

泪痕揾遍鸳鸯枕,

重绕回廊。

月上东窗,

长到如今欲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当时月下分飞处
作者:晏几道 〔宋代〕

当时月下分飞处,依旧凄凉。
也会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长。
泪痕揾遍鸳鸯枕,重绕回廊。
月上东窗,长到如今欲断肠。

白话文翻译:

在当时月下分飞的地方,依旧感到凄凉。
偶尔也会思念,没想到孤独的夜晚更是漫长。
泪痕遍布鸳鸯枕,反复徘徊在回廊。
月光照在东窗上,直到如今使我欲断肠。

注释:

字词注释:

  • 分飞处:指分别的地方。
  • 凄凉:形容孤独冷清的感觉。
  • 思量:思考、回忆。
  • 孤眠:孤单的睡眠。
  • 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 鸳鸯枕:象征夫妻或情侣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枕头。
  • 重绕:反复回旋、徘徊。
  • 欲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心如刀割。

典故解析:

"鸳鸯枕"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爱情和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在诗中,泪痕的出现更是强调了失去伴侣后的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年-1059年),字叔回,号洮水居士,晚号“白云山人”。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以词风清丽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其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和谐,受到后世广泛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正是晏几道情感生活的一个重要时期。词中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以及孤独的深切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细腻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当时月下分飞处》以月下分别为背景,抒发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和对孤独的无奈。开篇描绘了分离的场景,"当时月下分飞处",月光下的别离充满了凄凉之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苦楚。接着,诗人表达了在孤独的夜晚,思念之情愈加浓烈,"不道孤眠夜更长"呈现出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焦虑。

"泪痕揾遍鸳鸯枕"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甜蜜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鸳鸯枕的意象使得读者感受到情感的深度,而“重绕回廊”则描绘了他在孤独中徘徊的无助。最后一句“月上东窗,长到如今欲断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月光的照射不仅映射出时间的流逝,也映射出诗人心中的苦楚,表达了他对失去爱情的深切痛楚。

整首词用词精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晏几道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时月下分飞处:描述分离的情景,月光下的分离象征着离别的哀伤。
  2. 依旧凄凉:即使时光流逝,分离之地依然令人感到凄凉。
  3. 也会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长:表达思念的心情,夜晚的孤独感比想象中更加强烈。
  4. 泪痕揾遍鸳鸯枕:泪水浸湿了鸳鸯枕,象征着失去伴侣后的痛苦。
  5. 重绕回廊:在回廊中徘徊,表现出一种无处可去的孤独。
  6. 月上东窗,长到如今欲断肠:月光映照下,心中悲痛如绞,表达了对往昔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鸳鸯枕”比喻爱情的亲密。
  • 拟人:将月光与情感结合,赋予月光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和意象保持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集中表现了对失去的爱情的深切怀念及其带来的孤独与痛苦,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思念与时间的流逝。
  • 鸳鸯:象征爱情与亲密关系。
  • 泪痕:象征悲伤与失落。
  • 回廊:象征徘徊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分飞处”指的是:

    • A. 重聚的地方
    • B. 离别的地方
    • C. 约会的地方
  2. “泪痕揾遍鸳鸯枕”中的“鸳鸯”主要象征:

    • A. 朋友
    • B. 爱情
    • C. 亲情
  3. “欲断肠”表达了诗人的:

    • A. 高兴
    • B. 悲伤
    •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对月的思考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感怀,但晏几道的语言更为婉约细腻,而李清照则更为直白和强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 《晏几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