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笙歌宛转》

时间: 2025-01-01 14:31:00

笙歌宛转,

如上吴王宴。

宫女如花倚春殿,

舞绽缕金衣线。

酒阑画烛低迷,

彩鸳惊起双栖。

月底三千绣户,

云间十二琼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笙歌宛转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笙歌宛转,如上吴王宴。
宫女如花倚春殿,舞绽缕金衣线。
酒阑画烛低迷,彩鸳惊起双栖。
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琼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华美的宴会场景,宛如当年吴王的盛宴。宫女们如花一般倚靠在春日的殿堂里,身着金线缕衣翩翩起舞。酒席已近尾声,烛光摇曳迷离,彩色的鸳鸯因惊动而翩然起飞,双双栖息。月光照耀下,三千扇绣窗熠熠生辉,宛如云间的十二条琼楼玉阶。

注释

  • 笙歌: 笙是一种乐器,歌指歌声。这里指宴会上吹奏的乐曲和歌唱。
  • 宛转: 曲折悠扬的样子。
  • 吴王宴: 指春秋时期的吴王举行的盛大宴会,暗示宴会的奢华。
  • 宫女: 宫中女官,指那些在宫中侍奉的女子。
  • 绣户: 绣有花纹的门窗,象征富丽堂皇的居所。
  • 琼梯: 美玉制成的阶梯,象征着华丽和高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惭愧,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词,作品风格婉约、细腻,以情感丰富而著称。他的许多词作都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清平乐·笙歌宛转》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繁荣,文人墨客常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享受生活。此词描绘的是一种奢华的宫廷生活,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短暂欢愉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华丽的宫廷宴会,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奢华。开篇“笙歌宛转,如上吴王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音乐与欢笑的场景。这里的“宛转”二字强调了乐曲的柔美与悠扬,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接下来的“宫女如花倚春殿”,通过比喻将宫女们的美丽与春天的花朵相提并论,展现了她们的青春与娇艳。词中“舞绽缕金衣线”的描写则将舞者的优雅与服饰的华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随着“酒阑画烛低迷”,宴会逐渐接近尾声,烛光映照出一种迷离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欢乐的短暂。最后两句“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琼梯”则将场景推向高潮,明月下的绣窗与高耸的玉阶,象征着无尽的美好与奢华,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虚幻的美。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短暂欢乐的珍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笙歌宛转,如上吴王宴: 描绘宴会音乐的悠扬,暗示其奢华气氛。
  • 宫女如花倚春殿: 宫女美丽如花,象征青春与美丽。
  • 舞绽缕金衣线: 舞蹈者身着金线衣裳,展现华贵与优雅。
  • 酒阑画烛低迷: 酒席接近尾声,烛光摇曳,营造迷离氛围。
  • 彩鸳惊起双栖: 鸳鸯因惊动而起,象征爱情与和谐。
  • 月底三千绣户: 明月照耀下的绣窗,象征富丽堂皇的生活。
  • 云间十二琼梯: 高耸的玉阶,寓意美好与奢华。

修辞手法:

  • 比喻: 宫女比作花朵,形象生动。
  • 对仗: “酒阑画烛”“彩鸳惊起”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彩鸳被赋予了生命,增加了画面动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华丽的宴会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短暂欢乐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笙歌: 音乐与欢愉的象征。
  • 宫女: 美丽与青春的象征。
  • : 享乐与欢聚的象征。
  • 月亮: 代表美好与浪漫的象征。
  • 琼梯: 华丽与高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宫女如花”中的“花”用来比喻什么?

    • A) 美丽
    • B) 春天
    • C) 酒
  3. 词中提到的“酒阑”是指什么?

    • A) 酒已喝完
    • B) 酒快喝完
    • C) 酒未开始

答案:

  1. B) 宋代
  2. A) 美丽
  3. B) 酒快喝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的《清平乐·笙歌宛转》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晏几道更侧重于奢华的场景描绘,而李清照则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二者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注》
  • 《中国古代词典》
  • 《晏几道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