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时间: 2025-01-17 10:23:14

年光正似花梢露。

弹指春还暮。

翠眉仙子望归来,倚遍玉城珠树。

岂知别后,好风良月,往事无寻处。

狂情错向红尘住。

忘了瑶台路。

碧桃花蕊已应开,欲伴彩云飞去。

回思十载,朱颜青鬓,枉被浮名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御街行
作者:晏几道

年光正似花梢露。
弹指春还暮。
翠眉仙子望归来,
倚遍玉城珠树。
岂知别后,好风良月,
往事无寻处。
狂情错向红尘住。
忘了瑶台路。
碧桃花蕊已应开,
欲伴彩云飞去。
回思十载,朱颜青鬓,
枉被浮名误。


白话文翻译:

光阴就像花梢上的露珠,转眼间春天又已近尾声。
那位眉如翠柳的仙子在遥望归来,
依靠在华美的城墙和珠树上。
岂料自从分别之后,良好的风光和月色,
往事已无处可寻。
我那狂热的情感偏偏留在红尘中,
竟忘了通往瑶台的路。
碧桃的花蕊应该已经盛开,
我想伴随着彩云飞走。
回想十年,容颜已衰,
都被虚名所误。


注释:

  1. 年光:时间的流逝。
  2. 翠眉仙子:指美丽的女子,眉如翠柳,形象优雅。
  3. 玉城珠树:象征着华丽的环境。
  4.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5. 朱颜青鬓:指年轻时的容颜和青涩的头发,象征着青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987年-1051年),字幼蓉,号惭愧,宋代词人,擅长婉约派词作,情感细腻,风格清丽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际,诗人通过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爱情的眷恋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御街行》是一首充满抒情的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流逝时光和爱情的追忆。开篇以“年光正似花梢露”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短暂,如同花上的露珠,轻易地就消逝了。接着,诗人描绘了美丽的仙子在珠树间倚靠的场景,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转向对过去的反思,提到“岂知别后,好风良月,往事无寻处”,表现出对逝去的爱情和时光的无奈与惋惜。后段则通过“碧桃花蕊已应开,欲伴彩云飞去”来表达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最终却发现“朱颜青鬓,枉被浮名误”,暗示了对名利的失落感,反映了个人在世俗社会中迷失的心境。

整首词在意象运用上极为丰富,通过自然之景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哀愁而又美丽的氛围,深刻地表达了对青春、爱情、时间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光正似花梢露:时间如露珠般短暂。
  2. 弹指春还暮:时间在指尖悄然流逝,春天又已接近尾声。
  3. 翠眉仙子望归来: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眺望归来的情景。
  4. 倚遍玉城珠树:她依偎在华丽的环境中,表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
  5. 岂知别后:不曾想到分别之后的无奈。
  6. 狂情错向红尘住:对爱情的狂热感情却留在了尘世中。
  7. 忘了瑶台路:对理想的追求被现实所迷失。
  8. 碧桃花蕊已应开:自然的季节变化,象征着希望与期待。
  9. 欲伴彩云飞去:渴望追随美好的未来。
  10. 回思十载,朱颜青鬓:回首十年,青春已逝。
  11. 枉被浮名误:最后的失落感,名利的虚幻让人迷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年光正似花梢露”,形象地表达时间的短暂。
  • 对仗:如“碧桃花蕊已应开,欲伴彩云飞去”,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和爱情的追忆与惋惜,探讨了名利对个人情感的误导,表现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花梢露: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瞬间。
  2. 翠眉仙子:代表美好的爱情与理想。
  3. 瑶台:理想的归宿与精神的寄托。
  4. 碧桃花蕊:自然的美好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渗透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社会的背景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御街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晏几道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翠眉仙子”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困苦
    B. 美好的爱情
    C. 朋友的离去
    D. 社会的浮华

  3. “年光正似花梢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钗头凤·世情薄》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晏几道的《御街行》与李清照的《钗头凤·世情薄》均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失落,但晏几道更侧重于自然与时间的结合,李清照则侧重于对爱情本身的反思与失落。


参考资料:

  1. 《宋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
  3. 《晏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