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表兄程正辅江行见桃花》
时间: 2025-01-04 10:1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表兄程正辅江行见桃花
作者:苏轼
曲士赋怀沙,草木伤莽莽。
德人无荆棘,坐失岭峤阻。
我兄瑚琏姿,流落瘴江浦。
净眼见桃花,纷纷堕红雨。
萧然振衣裓,笑问散花女。
我观解语花,粉色如黄土。
一言破千偈,况尔初不语。
可怜一转话,他日如何举。
故复此微吟,聊和鸥鸦橹。
江边闲草木,闲客当为主。
尔来子美瘦,正坐作诗苦。
袖手焚笔砚,清篇真漫与。
愿兄理北辕,六辔去如组。
上林桃花开,水暖鸿北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曲士吟唱的情怀像沙粒一样细微,草木的生长显得茫茫无边。真正有德的人不应遭遇荆棘,坐失在山岭和峭壁的阻隔。我兄弟的气质如瑚琏般美好,却流落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清澈的眼睛看到桃花,纷纷掉落如红雨。轻松地抖动衣襟,笑着问那散花的女子。我看到那解语花,粉色的花瓣就像黄土一般。一句话能破千首偈诗,何况你最初并不说话。可怜我们一转身的话题,日后又该如何提起。于是我再次轻声吟唱,聊以和鸥鸦的橹声。江边闲静的草木,闲散的客人岂不该做主?自从你来,子美日渐瘦弱,正坐在那儿苦苦作诗。袖手焚烧笔砚,清淡的篇章真是漫无边际。希望你能驾驭北方的车马,六匹马就像成组般奔腾。上林的桃花盛开,水面暖和了,鸿雁向北飞去。
注释
- 曲士:指吟唱、赋诗的人。
- 瑚琏:比喻兄弟的高贵气质。
- 瘴江浦:指有毒气的江边,借指艰难的处境。
- 散花女:可能指随风飘散花瓣的女子。
- 解语花:即能听懂人言的花,象征美好而有灵性的事物。
- 子美:指杜甫,苏轼的朋友,常以身体虚弱为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清丽之篇,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与表兄程正辅游江时,见桃花盛开,感怀万千。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江边桃花的美景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曲士赋怀沙”入手,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通过“德人无荆棘”的对比,强调有德之人应当远离困境。诗中通过瑚琏的比喻,表现出兄弟间的亲密与依恋,流落的意象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净眼见桃花,纷纷堕红雨”一句,形象地展示了桃花落下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接下来的“我观解语花,粉色如黄土”,则通过对比,表现出美丽与平淡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融入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生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和对生命的领悟。最后的几句更是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对友人的祝福结合,展现出一种温暖的人际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士赋怀沙:曲士吟唱,像沙粒一般细小,暗示愁绪的细微与深沉。
- 草木伤莽莽:草木茂盛,却也显得苍茫,表达了对环境的感慨。
- 德人无荆棘:有德之人不应受苦,体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我兄瑚琏姿:兄弟的气质如瑚琏般美好,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 净眼见桃花:清晰的目光看到桃花的美丽,带出春天的气息。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德人无荆棘”与实际的困境形成对比。
- 比喻:将兄弟的美好比作瑚琏,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散花女”,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兄弟情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期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江水:流动的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 草木:自然界的草木,反映出愁苦与生命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李白
- C. 苏轼
- D. 王维
-
“净眼见桃花,纷纷堕红雨”中,桃花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悲伤的回忆
- C. 友谊的象征
- D. 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子美”指的是哪个诗人?
- A. 白居易
- B. 李商隐
- C. 杜甫
- D. 陶渊明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常常展现出自然与人情的结合,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孤独的情怀,二者在风格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