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时运四首》

时间: 2025-01-19 20:50:39

旦朝丁丁,谁款我庐。

子孙远至,笑语纷如。

剪{髻下吉换米}垂髫,覆此瓠壶。

三年一梦,乃复见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轼的《和陶时运四首》其中一首为:

旦朝丁丁,谁款我庐。
子孙远至,笑语纷如。
剪髻下吉换米垂髫,
覆此瓠壶。
三年一梦,乃复见余。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钟声响起,谁来拜访我的小屋?远方的子孙们纷纷而至,欢声笑语如潮水般涌来。剪去长发后,换得米粮的丰收,盖住这只瓠壶。三年如梦,终于再次见到你。

注释

  • 旦朝:清晨,早上。
  • 丁丁:指钟声,形容清晨的敲钟声。
  • 谁款我庐:谁来拜访我的小屋。
  • 子孙远至:远方的子孙们纷纷抵达。
  • 笑语纷如:笑声和话语像潮水一样纷纷而来。
  • 剪髻下吉:剪去长发后,象征着迎来了丰收。
  • 覆此瓠壶:指用米粮覆盖这只瓠壶。
  • 三年一梦:形容时间的飞逝,似梦般短暂。

典故解析

  • 瓠壶:瓠壶是古代用来盛水的器具,象征着生活的简单和自然。
  • 三年一梦:出自《红楼梦》中的“梦中梦”概念,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清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和陶时运四首》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正值其人生低谷。他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强调家庭和睦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庭团聚的珍惜。清晨的钟声仿佛是喧嚣生活中的一丝宁静,苏轼用“谁款我庐”表达了对来访者的期待,展现了一种温馨的生活气氛。子孙的到来,带来了欢声笑语,这不仅是对家庭团聚的描绘,也反映出苏轼内心对亲情的重视。诗中提到的“剪髻下吉换米垂髫”则更深层地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最后的“三年一梦”,更是将个人经历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启示人们珍惜眼前的一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旦朝丁丁:清晨的钟声响起,暗示新的一天的开始。
  2. 谁款我庐:引起了对来访者的好奇与期待。
  3. 子孙远至:表达了家族的团聚,增添了生活的欢乐。
  4. 笑语纷如:强调了快乐的氛围。
  5. 剪髻下吉换米垂髫:以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丰收的希望与幸福。
  6. 覆此瓠壶:用实际的生活物品比喻内心的满足。
  7. 三年一梦,乃复见余:反映时间的流逝,珍惜再相聚的机会。

修辞手法

  • 拟人:钟声似乎在召唤,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用“瓠壶”象征生活的简单和丰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珍视,反映出在困境中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2. 子孙:代表着家族的延续与希望。
  3. 丰收: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旦朝丁丁”指的是什么?

    • A. 夜晚的钟声
    • B. 清晨的钟声
    • C. 下午的钟声
  2. “子孙远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惆怅
    • B. 快乐
    • C. 失落
  3. “三年一梦”意指什么?

    • A. 时间的短暂
    • B. 梦境的美好
    • C. 忘却的遗憾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与家族的热爱。
  • 李白的《月下独酌》:展现孤独中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诗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强调了对自然与家庭的向往,但苏轼更多地表现出对亲情的珍视,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逃避与向往。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和陶时运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