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寺前望瀑布》

时间: 2025-01-06 15:11:56

白虹昼下昆崙顶,半入青林久不回。

下洞水轮穿地底,冰崖吼怒却重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虹昼下昆崙顶,
半入青林久不回。
下洞水轮穿地底,
冰崖吼怒却重来。

白话文翻译

在白天,白色的虹霓横架在昆仑山顶,
一半浸入青翠的树林中,久久没有回来。
山下的水轮在地下穿行,
冰冷的崖壁发出怒吼,却又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虹:指白色的彩虹,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昆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脉,常被视为神仙居所。
  • 青林:指青翠的树林。
  • 下洞:指山下的水流或瀑布。
  • 水轮:指用水流推动的轮子,常用于水车或磨坊。
  • 冰崖:指冰冷的崖壁,表现出一种冷峻的自然景象。

典故解析:

  • 昆崙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昆仑山被视为神圣之地,常与神仙、长生不老的传说相关联,代表着高远和神秘。
  • 白虹: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常用于诗词中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0年-1120年),字允恭,号山人,宋代诗人。晁补之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叙山水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诗人游览开先寺时,目睹了昆仑山的壮丽景色以及瀑布的奔流,因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惊叹与思索。

诗歌鉴赏

《开先寺前望瀑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感慨。首句“白虹昼下昆崙顶”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昆仑山的巍峨与神秘,白虹的出现更是赋予了这一自然景象以灵性,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接着“半入青林久不回”,则描绘了白虹与青林之间的和谐美,诗人置身于此,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与深邃。

下两句则转向对瀑布的描写,“下洞水轮穿地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奔腾与力量,水轮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诗句的动感,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冰崖吼怒却重来”则以冰崖的吼叫暗示了自然的威严与不可抗拒,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壮丽的赞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虹昼下昆崙顶:白虹在白天悬挂于昆仑山顶,表现出一种奇幻而美丽的景象。
  2. 半入青林久不回:虹的一部分进入青林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
  3. 下洞水轮穿地底:水流下到洞中,水轮在地下转动,展现出自然与人类的结合。
  4. 冰崖吼怒却重来:冰崖发出怒吼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令人感到震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虹”比喻自然的美丽。
  • 拟人:将冰崖拟人化,赋予其“吼怒”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虹:象征天上的美丽与神秘,体现了自然的奇幻。
  2. 昆仑:代表着高远与神圣,常与神话传说相关。
  3. 青林:象征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宁静。
  4. 冰崖:体现了自然的冷峻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白虹”所指的是什么? A. 彩虹
    B. 月亮
    C. 星星
    D. 太阳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昆崙”是指哪个地方的山脉?__

  3. 判断题:诗中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还是错?

答案:

  1. A
  2. 神话传说中的山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开先寺前望瀑布》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的壮美,但前者更侧重于水的动态与力量,后者则聚焦于高处的视野与开阔的胸襟。两首诗的意象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晁补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