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心看春只欲坐,
偶骑马傍春街行。
可怜愁以草得暖,
一寸心从何处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淡漠与内心的忧愁。诗人并不想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只想静静地坐着。偶尔骑马经过春天的街道,看到的只是可怜的草木因为春暖而复苏,而他那一寸心中的愁苦又从何而来呢?
注释
- 无心:没有心情、没有心思。
- 春:指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傍:旁边,靠近。
- 偶:偶然,随意。
- 可怜:可惜,令人怜惜。
- 愁:忧愁,烦恼。
- 草得暖:草木因为温暖而生长。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其内涵可以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感受相联系。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因内心的愁苦而无法享受春天的美景,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常出现,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孤独与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士俊,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晁补之的晚年,正值他经历人生起伏、感受到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内心孤独之时。他以春天为引,表达内心的愁苦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复杂的情感,诗人用“无心”和“只欲坐”开篇,表明了他对春天的无动于衷。春天本应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但诗人却无法从中获得快乐,反而因为内心的愁苦而显得更加孤独。
“偶骑马傍春街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随意与无奈,骑马经过春街,仿佛是对生活的逃避,春街的美丽在他看来也显得无趣。最后两句“可怜愁以草得暖,一寸心从何处生”则将诗人的愁苦与自然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春天的草木复苏让人感到生机盎然,而诗人却在思考自己的愁苦源自何处,表现出一种无助和迷茫。
整首诗在简约中透出深意,体现了晁补之在平淡的生活中对情感的细腻捕捉,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身情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心看春只欲坐:诗人对春天的景色没有兴趣,只想静静地坐着,体现出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 偶骑马傍春街行:偶尔骑马经过春天的街道,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无意和随意。
- 可怜愁以草得暖:可怜的愁苦与草木因春暖而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诗人对生命的无奈。
- 一寸心从何处生:最后发问,内心的愁苦究竟源于何处,带有深深的思索和困惑。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从何处生”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淡漠与内心愁苦的矛盾,展现了生活的无奈与情感的挣扎,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草:代表生命的复苏,但在诗中却成为愁苦的映衬。
- 心:内心情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兴奋
B. 无心
C. 热爱
D. 怀念 -
诗中提到“偶骑马傍春街行”,诗人此时的情绪是? A. 快乐
B. 无奈
C. 兴奋
D. 忧伤 -
诗中“可怜愁以草得暖”中“草”象征什么? A. 生机
B. 死亡
C. 忧愁
D. 快乐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虽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诗人的情绪更多的是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家乡的思念。而晁补之的《漫成呈文潜五首 其一》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虽同是春天,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晁补之的这首诗及其背景,促进对古诗词的学习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