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十首 其五》

时间: 2024-09-19 21:27:00

新植青桐小径成,两行萱草一时荣。

春风百卉芳菲尽,长夏幽花却称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植青桐小径成,两行萱草一时荣。
春风百卉芳菲尽,长夏幽花却称情。

白话文翻译:

新种的青桐树下,小路已经形成;
两旁的萱草同时盛开。
春风吹过,百花的芳香都已消散,
而在漫长的夏季,幽静的花儿却仍然引人入胜。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桐:一种树木,常用作建筑和乐器的材料。
  • 小径:小路,通常指人行的狭窄道路。
  • 萱草:即萱草,寓意母爱,古人常用作思母之情的象征。
  • 芳菲:花香和芬芳的意思,指花朵的美好和香气。
  • 幽花:幽静的花,指那些不张扬但却很美丽的花。

典故解析:

  • 萱草:在古代文学中,萱草常被用来象征母亲的思念与亲情,因其能忘忧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子昂,号容斋,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东皋十首》中,晁补之描绘了东皋的自然景色,表达对春夏季节变化的细腻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夏交替之美的敏感与细腻的感受。首句中的“新植青桐小径成”,描绘了新种植的青桐树下形成的小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氛围;而“两行萱草一时荣”则引入了萱草,象征着母爱和温暖。接下来的“春风百卉芳菲尽”,则传达出春天的繁华即将结束,进入长夏的预感,而“长夏幽花却称情”则让人感受到夏季的静谧与深远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似乎在感慨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这种对比与转折,使得诗歌更具层次感,突显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植青桐小径成:新种的青桐树旁的小路已经形成,表现出新生和生机。
  • 两行萱草一时荣:两旁的萱草同时盛开,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美好。
  • 春风百卉芳菲尽:春风吹拂,万花凋零,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惆怅。
  • 长夏幽花却称情:而在漫长的夏季,虽无繁花似锦,却有静谧之美,令人沉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新植青桐”和“两行萱草”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青桐与萱草构成了生机与温情的意象,春风与长夏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夏之交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时间流逝、生命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深刻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桐:象征生机与希望。
  • 萱草:象征母爱与思念。
  • 春风:象征青春与短暂的美好。
  • 幽花:象征内敛的美与深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草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A. 青桐
    B. 萱草
    C. 春风

  3. “春风百卉芳菲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东皋十首》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晁补之更侧重于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在背景中渗透了历史的沧桑与国事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大观》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