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十五日菊》

时间: 2025-01-14 11:19:57

寒芳开晚独堪嘉,开日仍逢小雨斜。

秋尽亭台凋木叶,月圆节伴蓂花。

幽香不入登高会,清赏终存好事家。

黄蕊绿茎如旧岁,人心徒有后时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十五日菊
作者: 丁宝臣 〔宋代〕

寒芳开晚独堪嘉,
开日仍逢小雨斜。
秋尽亭台凋木叶,
月圆节伴蓂花。
幽香不入登高会,
清赏终存好事家。
黄蕊绿茎如旧岁,
人心徒有后时嗟。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菊花在晚秋时节盛开,实在令人赞美;
今天阳光明媚,却恰逢细雨飘洒。
秋天即将结束,亭台的树叶也开始凋零,
月圆之夜,正值中秋佳节,伴着盛开的菊花。
菊花的幽香并未融入登高的盛会,
而清雅的观赏,只有真正的文人雅士才能体会。
那些黄蕊绿茎依旧如往年,
而人心却只是无奈地叹息未来的时光。

注释

  • 寒芳:指寒冷季节中开的菊花。
  • 独堪嘉:独自值得赞美。
  • 小雨斜:细雨斜洒,形象描绘天气。
  • 秋尽:秋天快要结束。
  • 亭台凋木叶:亭台之下,树木的叶子开始凋零。
  • 月圆节:指中秋节,月亮圆满的夜晚。
  • 蓂花:指菊花。
  • 登高会:古代习俗,在重阳节登高赏菊。
  • 好事家:指有雅趣的人。
  • 后时嗟:指对未来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宝臣,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他的诗风多抒发个人情感,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对生命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十月中旬,正值重阳节前后,菊花盛开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与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心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次韵十五日菊》是丁宝臣以秋天的菊花为主题,表达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雅趣生活的向往。诗中前四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菊花在寒秋中的孤傲与美丽,突显了自然景物与节令的紧密联系。尤其是“秋尽亭台凋木叶,月圆节伴蓂花”一句,既表现了季节更迭的无情,又透出中秋佳节的温暖情感。

后四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社会文化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登高会”的无奈,幽香未能融入热闹的场合,显得孤独而清高。最后两句“黄蕊绿茎如旧岁,人心徒有后时嗟”则是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人心变化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在描写美景的同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芳开晚独堪嘉:寒冷的季节,菊花晚开,独自值得赞美。
  2. 开日仍逢小雨斜:菊花盛开时,又遇到细雨斜洒。
  3. 秋尽亭台凋木叶:秋天即将结束,亭台附近的树叶也开始凋落。
  4. 月圆节伴蓂花:月亮圆满之夜,正值中秋佳节,伴随着盛开的菊花。
  5. 幽香不入登高会:菊花的幽香未能融入登高的盛会。
  6. 清赏终存好事家:唯有真正有雅趣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清雅的赏菊。
  7. 黄蕊绿茎如旧岁:菊花的黄蕊绿茎依旧如往年般美丽。
  8. 人心徒有后时嗟:但人心却只能空叹未来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芳比喻菊花的坚韧与孤傲。
  • 对仗:如“黄蕊绿茎”和“清赏终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菊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高,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雅趣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坚韧与清高,代表诗人内心的情感。
  • 秋天: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月亮:象征团圆与美好,但也反映出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香”是指什么花?

    • A. 玫瑰
    • B. 菊花
    • C. 梅花
  2. 诗人对“登高会”的态度是:

    • A. 热衷参加
    • B. 无奈疏远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菊花
  2. B. 无奈疏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有对自然的描绘与人心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诗经与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