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桥诗,并引 其二 西新桥》
时间: 2024-09-19 21:53: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轼的《两桥诗,并引 其二 西新桥》原文如下:
昔桥本千柱,挂湖如断霓。
浮梁陷积淖,破板随奔溪。
笑看远岸没,坐觉孤城低。
聊因三农隙,稍进百步堤。
炎州无坚植,潦水轻推挤。
千年谁在者,铁柱罗浮西。
独有石盐木,白蚁不敢跻。
似开铜驼峰,如凿铁马蹄。
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
嗟我久阁笔,不书纸尾鹥。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百夫下一杙,椓此百尺泥。
探囊赖故侯,宝钱出金闺。
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似闻百岁前,海近湖有犀。
那知陵谷变,枯渎生茭藜。
后来勿忘今,冬涉水过脐。
白话文翻译
这座桥原本有千根柱子,横跨湖面如同断裂的彩虹。浮梁陷入淤泥,破损的木板随溪水漂流。看着远岸消失,我坐着觉得孤城低矮。闲暇时走过三农的空隙,稍稍走上百步的堤坝。炎热的州无坚固的植被,潦水轻轻地推挤而过。千年间,谁还在这里?铁柱耸立在罗浮西。只有石盐木,白蚁却不敢爬上。仿佛打开了铜驼的峰顶,像是凿刻出铁马的蹄子。岌岌可危的山石,川流不息的山川并非会稽。唉,我久未执笔,不再写纸尾的鹥。萧条中无尺杆,想要搭建一架飞空的梯子。百夫齐心下杙,打这百尺的泥。探囊取物靠故侯,宝钱出自金闺。父老欢聚一堂,箪里壶里盛满酒。三天的饮酒不散,杀尽了西村的鸡。似乎听说百年前,海边湖中有犀牛。谁知道陵谷的变化,干涸的河流又生长茭白。后来不要忘记今天,冬天涉水要过膝。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桥:往日的桥。
- 千柱:指桥的柱子数量很多。
- 断霓:比喻桥的形态如同断裂的彩虹。
- 浮梁:指桥面。
- 积淖:指积水的地方。
- 潦水:指雨后流淌的水。
- 独有:唯独。
- 石盐木:一种树木,白蚁不敢靠近。
- 铜驼峰、铁马蹄:比喻坚固的事物。
- 百夫下一杙:指百名工人齐心协力。
典故解析:
- 铁柱:可能象征坚固不摧的精神或人。
- 会稽:古代的一个地名,指代山川的雄伟。
- 金闺:象征富贵的家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风格多变,尤其以豪放派词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和曾经繁华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诗中多次提到的桥梁,象征着他与生故乡之间的联系与隔阂。
诗歌鉴赏
苏轼的《两桥诗,并引 其二 西新桥》是一首充满游历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通过对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开篇的“昔桥本千柱,挂湖如断霓”将读者带入一个曾经繁华的场景,桥梁的壮丽与湖面的映照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随后的描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浮梁陷积淖,破板随奔溪”,曾经的辉煌已被时光掩埋,诗人通过“笑看远岸没”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无奈。接下来的句子则引入了对生态环境的思考,提及“炎州无坚植”,反映出对自然环境恶化的忧虑。
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和意象,例如“似开铜驼峰,如凿铁马蹄”,不仅描绘了景象,更蕴含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此外,诗人对饮酒聚会的描述,既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体现出对乡土情怀的眷恋。结尾部分则感叹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提醒人们勿忘当下。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桥本千柱:回忆往昔,桥的结构壮观。
- 挂湖如断霓:桥在湖上如彩虹般悬挂,形象生动。
- 浮梁陷积淖:如今的桥面遭受了自然的侵蚀,意味着时间的流逝。
- 破板随奔溪:破损的桥板随溪流漂走,象征着消逝。
- 笑看远岸没:诗人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远方的消逝。
- 坐觉孤城低:独坐其中,感到孤独与低落。
- 聊因三农隙:在农闲时,稍微走出百步。
- 稍进百步堤:走上堤岸,感受自然。
- 炎州无坚植:环境变化,植被不再茂盛。
- 潦水轻推挤:潦水轻轻流过,意象生动。
- 千年谁在者:历史长河中,谁能长存?
- 铁柱罗浮西:象征坚固的物质。
- 独有石盐木:只有石盐木不受侵害。
- 白蚁不敢跻:象征坚韧与不屈。
- 似开铜驼峰:比喻坚固的山峦。
- 如凿铁马蹄:比喻人类的力量与奋斗。
- 岌岌类鞭石:山石岌岌可危。
- 山川非会稽:自然景观变化无常。
- 嗟我久阁笔:感叹自己久未写作。
- 不书纸尾鹥:表达对创作的渴望。
- 萧然无尺箠:没有工具,感到无奈。
- 欲构飞空梯:想要建造飞升的梯子,象征理想。
- 百夫下一杙:工人齐心协力,展现团结。
- 椓此百尺泥:描绘辛勤的劳动。
- 探囊赖故侯:借用故人的财富。
- 宝钱出金闺:财富源于家庭。
- 父老喜云集:村民欢聚一堂。
- 箪壶无空携:酒满壶中,象征欢庆。
- 三日饮不散:长时间的聚会,欢乐不绝。
- 杀尽西村鸡:象征丰盛的宴席。
- 似闻百岁前:回忆往昔的盛景。
- 海近湖有犀:暗指自然的丰富与奇特。
- 那知陵谷变:感叹环境的变化。
- 枯渎生茭藜:干涸的河流又生长出植物。
- 后来勿忘今: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冬涉水过脐:冬天要过水,象征生活的挑战与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挂湖如断霓”,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潦水轻推挤,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通过对桥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无奈而又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湖: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石盐木:象征坚韧与不屈。
- 鸡:象征丰收与欢乐的聚会。
- 潦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每个意象不仅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轼的《两桥诗, 并引其二 西新桥》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自然景观的美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人生的反思
- D. 对乡土的眷恋
-
填空题:诗中提到“炎州无坚植”,主要表达了对____的忧虑。
-
判断题:诗中提到“潦水轻推挤”,是描绘水流的温柔与自然的宁静。 (对/错)
答案:
- B
- 自然环境变化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两桥诗》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但苏轼更关注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强调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与个人的豪情。
以上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