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
时间: 2025-01-14 03:07: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
苏轼 〔宋代〕
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
爱此小天竺,时来中圣人。
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
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
江月夜夜好,云山朝朝新。
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
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二老白接,两郎乌角巾。
醉卧松下石,扶归江上津。
浮桥半没水,揭此碧鳞鳞。
白话文翻译
诗的内容描绘了作者与徐使君及其子在东山游玩的愉快情景。回忆起与徐使君一起欣赏钱塘春色,感叹这小天竺的美丽,常常有智者前来。松树像是迁客一样苍老,酒如同使君的醇厚。船系在藤城下,月光下嬉戏于江边。江上的月亮夜夜都很美,云山在清晨中总是焕然一新。使君有个聪明的儿子,真像传说中的石麒麟,而我的儿子却像是散乱的木材。两位老人白发苍苍,两位年轻人戴着乌黑的角巾。醉卧在松下的石头上,扶着回家的路过江上的渡口。浮桥一半淹没在水中,映衬着那青碧的鳞片。
注释
- 徐使君:指徐元用,字子胤,官至中书舍人,与苏轼交情深厚。
-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因其春景而闻名。
- 小天竺:指一种小型的寺庙或佛教场所,寓意宁静之地。
- 松如迁客老:比喻松树的苍老像是身在他乡的游子。
- 酒似使君醇:形容酒的醇厚,正如使君的品德。
- 石麒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聪明才智。
- 散材:杂乱无章的木材,形容儿子的性格特点。
- 乌角巾: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常用黑色布料制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与徐元用的交往中,表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描绘的东山游玩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愉快的口吻,描绘了诗人与徐使君及其子共同游玩的愉快情境。开篇即以“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引入,表达了与友人共享春日美景的快乐。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还有对友人及其子女的深情回忆。通过对松树、酒、月亮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
特别是对徐使君子女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欣赏与对自己孩子的自嘲,增强了作品的亲切感与幽默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趣盎然,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所流露出的淡淡忧愁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让这幅画面更显深邃。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回忆与徐元用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
- 爱此小天竺,时来中圣人:对美丽的小天竺的钟爱,常常有智者光临。
- 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松树像迁客一样老去,酒如使君般醇厚。
- 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在藤城下系舟,月光下嬉戏于江边。
- 江月夜夜好,云山朝朝新:江上的月亮每晚都很美,云山每天都焕然一新。
- 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徐使君有聪明的儿子,像传说中的石麒麟。
- 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而我的儿子却像杂乱的木材。
- 二老白接,两郎乌角巾:两位老人白发苍苍,两位年轻人戴着黑色头巾。
- 醉卧松下石,扶归江上津:醉卧在松下的石头上,扶着回家的路。
- 浮桥半没水,揭此碧鳞鳞:浮桥一半淹没在水中,映衬着青碧的鳞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如迁客老”将松树比作迁客,增强了作品的意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长寿,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 酒:代表友谊与欢聚,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月:象征清静与思念,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徐使君的全名是什么?
- A. 徐元用
- B. 苏轼
- C. 钱塘
- D. 石麒麟
-
诗中提到的“江月”指的是?
- A. 江边的船
- B. 河流的水
- C. 夜晚的月亮
- D. 远处的山
-
诗人对自己孩子的比喻是?
- A. 石麒麟
- B. 散材
- C. 白发
- D. 乌角巾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东山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但苏轼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独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