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
时间: 2025-01-19 16:01: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
苏轼
三年走吴越,踏遍千重山。
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
翩如得木狖,飞步谁能攀。
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榜间。
此行亦何事,聊散腰脚顽。
浩荡城西南,乱山如玦环。
山下野人家,桑柘杂榛菅。
岁晏风日暖,人牛相对间。
薄雪不盖土,麦苗稀可删。
愿君发豪句,嘲诙破天悭。
白话文翻译
我三年间走遍吴越的山水,跨越千重高山。
早晨随白云而去,傍晚与栖息的乌鸦一起返回。
轻盈如得了木猕猴,飞步的身影无人能及。
一方面是因符竹的堆积,老了只能坐在榜间。
这次出行又有什么目的,随意地放松一下腰脚的疲惫。
浩大的景象在城西南,乱山环绕如同璧玉。
山下有野人的家,桑树和柘树交错丛生。
年末的风日温暖,人和牛在田间相对而望。
薄雪并未覆盖大地,麦苗稀疏可以间苗。
愿你写出豪放的诗句,嘲讽那些天公的不公。
注释
- 符竹:一种竹子,常用来做符咒。
- 木狖:指一种灵活的小猴子,形容轻盈的步伐。
- 嘲诙:用讽刺和幽默的方式表达。
- 岁晏:年末,指岁末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生活感悟、自然景色为主题。苏轼在政治上曾遭受挫折,晚年被贬至黄州,但其文学创作却愈加繁盛。
创作背景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作于苏轼被贬期间,诗中描绘了他在山水中游历的情景,以及与友人舒尧文的深厚情谊。诗作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苏轼特有的洒脱风格,展现了他游历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以“走吴越”引入,显示出他长途旅行的艰辛与广阔的视野;接着的“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则把自然的变幻与个人的行踪结合,生动地表现了他在自由中徜徉的洒脱。从“翩如得木狖”可以看出其轻盈的步伐,反映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后来,诗中提到的“薄雪不盖土,麦苗稀可删”,在描写环境的同时,蕴含了对生活的思考,虽有薄雪遮盖,但生命的生长仍在继续,暗示了生活的希望与坚韧。结尾的“愿君发豪句,嘲诙破天悭”,不仅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年走吴越:表明他在吴越地区历经三年的生活与游历。
- 踏遍千重山:形象地表现出其旅行的疲惫与广阔的视野。
- 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描述了一天的行程,表现出自由与洒脱。
- 翩如得木狖:将自己比作轻盈的小猴子,体现出灵活与自在。
- 一为符竹累:暗指年纪渐长,因繁忙而感到疲惫。
- 此行亦何事:反思这次旅行的目的。
- 浩荡城西南:描绘出壮阔的自然景观。
- 山下野人家:描写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 岁晏风日暖:年末时节,温暖的自然环境。
- 薄雪不盖土:薄雪未能覆盖大地,象征生命的坚持。
- 愿君发豪句:对朋友的期待与鼓励。
修辞手法
- 比喻:“翩如得木狖”用比喻手法形象化表达轻盈的步伐。
- 对仗:如“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形成对称美。
- 排比:如“桑柘杂榛菅”,通过排比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栖鸦:代表归属与安宁。
- 薄雪: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坚持。
- 乱山: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了哪个地区? A. 北国
B. 吴越
C. 淮南
D. 西域 -
诗中“翩如得木狖”比喻了什么? A. 自由的心态
B. 轻盈的步伐
C. 年龄的增长
D. 生活的艰辛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天气好
B. 期待友人写出豪放的诗句
C. 渴望回家
D. 不再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作品更注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的个性与壮丽的意象。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古诗十九首》
- 《宋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