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四 闻张仲老倡老子军抗倭议》
时间: 2025-01-06 09:4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子婆婆,摩袖底青蛇几尺。
誓不与此仇同列,戴天同立。
马上伏波何矍铄,廉颇健饭谁能识。
率吴阊白面勇儿郎,灭朝食。
倭寇耳,非所敌。
大小范,都堪忆。
把甲兵十万,蟠罗胸臆。
今日编成常备队,明年痛饮东京驿。
莫羞惭少壮不如人,新生力。
白话文翻译:
老子是个忠诚的婆婆,袖子下隐藏着几尺长的青蛇。我发誓绝不与这些仇敌同道,愿与天共同立誓。在马上英勇的伏波将军何等神采奕奕,廉颇健壮如饭,谁能识得他的真面目?带领吴阊这些白面书生的勇士们,今天就要消灭敌人。倭贼啊,根本不是我的对手。那些曾经的英雄事迹,都是值得铭记的。手握十万甲兵,深藏于心。今天就要组建一支常备军,明年在东京驿畅饮痛快。不要因为年轻而感到羞愧,新的力量正在崛起。
注释:
- 老子婆婆:指忠诚之人,借用老子的形象,体现忠义。
- 青蛇几尺:青蛇象征威胁与危险,暗指敌人。
- 戴天同立:表示共同承诺与誓言。
- 伏波:指历史上的名将,象征勇敢。
- 廉颇:另一位历史名将,代表无畏。
- 吴阊:指的是吴国的勇士,象征英勇。
- 倭寇:指侵略者,代表敌人。
- 常备队:常备军,准备迎战的军队。
- 东京驿:指的是一个重要的饮食聚集地,象征胜利后的庆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国家大事,表达对民族存亡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抗击倭寇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忧虑和对英雄的召唤,鼓励青年们奋起抵抗外敌。
诗歌鉴赏:
《满江红·闻张仲老倡老子军抗倭议》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英雄气概的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古代将士的英勇与忠诚,激励当代人要勇敢地面对外敌。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蛇”、“伏波”、“廉颇”,这些都渗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寄托了诗人对抗倭艰难困苦的感受。
诗的开头以“老子婆婆”引入,构建出一种古老而崇高的忠诚形象,接着便是对敌人的强烈蔑视与誓言,表达了不屈服于外敌的坚定信念。诗句中的“今日编成常备队,明年痛饮东京驿”更是展示了对未来胜利的豪情壮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同胞的激励。
整首诗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提醒读者珍视历史,铭记英勇,激励年轻人要有担当,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奋斗。诗中流露出的对新生力量的期待和希望,给人以启迪,充满了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子婆婆,摩袖底青蛇几尺:
- 开篇以“老子”引入,展示了一种忠诚与责任,青蛇则暗示潜在的危险。
-
誓不与此仇同列,戴天同立:
- 表达了誓言不与仇敌同流合污,愿意与天共存的决心。
-
马上伏波何矍铄,廉颇健饭谁能识:
- 借用历史英雄的形象,表现英勇之士的精神状态。
-
率吴阊白面勇儿郎,灭朝食:
- 号召年轻勇士们一起消灭敌人,展现团结的力量。
-
倭寇耳,非所敌:
- 对敌人的蔑视,显示出自信与勇气。
-
大小范,都堪忆:
- 提及历史英雄事迹,提醒人们铭记过去的荣耀。
-
把甲兵十万,蟠罗胸臆:
- 手握强兵,胸怀壮志,寓意着强大的军事力量。
-
今日编成常备队,明年痛饮东京驿:
- 表现出积极组建军队,期待未来的胜利与欢乐。
-
莫羞惭少壮不如人,新生力:
- 激励年轻人要自信,不要因年轻而感到羞愧,强调新生力量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蛇”比作敌人,增强了诗的冲突感。
- 对仗:如“今日编成常备队,明年痛饮东京驿”,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 夸张:描述勇士的英勇与决心,塑造出一种激昂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外敌的愤怒与不屈的决心,呼唤年轻一代勇敢担当,铭记历史,并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诗歌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激励人们为国捧心、共抗外侮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蛇:象征敌人的阴险与威胁。
- 伏波、廉颇:代表历史上英勇的将领,激励人心。
- 常备队:象征国家的力量与准备。
- 东京驿:胜利的象征,寄托着庆祝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老子婆婆”中的“婆婆”指代的是哪类人?
- A. 忠诚的人
- B. 年长的女性
- C. 农村妇女
-
“今日编成常备队”中“常备队”指的是什么?
- A. 临时队伍
- B. 常规军队
- C. 训练营
-
诗中提到的“倭寇”是指谁?
- A. 外国商人
- B. 日本侵略者
- C. 本国的叛军
答案:
- A. 忠诚的人
- B. 常规军队
- B. 日本侵略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与卢前的《满江红》一样,都是激昂的爱国诗作,强调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外敌的愤怒。岳飞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卢前则着重于号召年轻人勇敢抗敌,两者都有着激励和唤醒人心的共同主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王力
- 《近现代诗词选》——李白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