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忆杭州》
时间: 2025-01-06 09:0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忆杭州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茜丽江山,刚宜称词人管领。
平生事眈诗成癖,爱山如命。
逋老与花同枕席,钱王有树衣绫锦。
学髯仙判事小红亭,流泉冷。
人白帢,垂杨映。
鱼绣尾,春波净。
记前生曾打,理安钟磬。
花带绮罗兰麝气,水摇金碧楼台影。
遍人间画扇绣屏风,西湖景。
白话文翻译
这片美丽的江山,确实值得我称颂。
我一生痴迷于诗歌,热爱山水如命。
在这山水之间,我与花共枕,
而钱王的树木披着华丽的锦衣。
我在小红亭学习髯仙(李白),
耳边传来流泉的清凉声。
人们的白头巾映衬着垂柳的影子,
鱼的绣尾在春波中荡漾,清澈而明净。
我记得前世曾打过理安钟磬,
花香伴着绮罗兰麝的气息,
水面摇曳着金碧辉煌的楼台影子。
西湖的美景如同人间的画扇绣屏。
注释
- 茜丽:指红色的美丽,形容江山的色彩。
- 词人管领:词人指的是诗人自己,管领意为引领。
- 逋老:意指隐士,逃避世俗生活。
- 钱王:指的是钱塘王,象征着财富和繁荣。
- 髯仙:李白的别称,因其有长须且才华横溢。
- 小红亭:杭州的一处著名景点。
- 理安钟磬:古代乐器,象征音乐和文化。
- 绮罗兰麝:指华丽的布料和香气,象征奢华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山水的深厚情感而闻名。他的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樊增祥游览杭州期间,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杭州作为文化名城,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使得诗人倍感亲切。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忆杭州》以其绮丽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杭州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开篇即用“茜丽江山”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接着,诗人自述对诗歌创作的痴迷,彰显出他作为词人的自豪感和对山水的依恋。
通过“逋老与花同枕席”的描写,诗人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而“钱王有树衣绫锦”则将历史和文化结合,突出杭州的繁华与富饶。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多彩,流泉、垂杨、春波等元素交相辉映,展现出杭州水乡的独特韵味。最后,诗人通过对前生的回忆,表达了对生命、历史与美的追求,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茜丽江山,刚宜称词人管领:美丽的江山让我这个词人感到骄傲。
- 平生事眈诗成癖,爱山如命:我一生痴迷于诗歌,热爱山水如同生命。
- 逋老与花同枕席,钱王有树衣绫锦:我隐居于此,与花相伴,与钱王的富饶相连。
- 学髯仙判事小红亭,流泉冷:我在小红亭学习李白的诗,听流泉声清冷。
- 人白帢,垂杨映:人们的白头巾映衬着垂柳的影子。
- 鱼绣尾,春波净:鱼儿的绣尾与清澈的春水相映成趣。
- 记前生曾打,理安钟磬:我记得前生曾打理过乐器的旋律。
- 花带绮罗兰麝气,水摇金碧楼台影:花香与水波拂动着金碧辉煌的楼台影子。
- 遍人间画扇绣屏风,西湖景:西湖的景色如同人间的美丽画扇和绣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美景比作画扇和绣屏,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拟人:流泉声被描绘得清凉动人,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杭州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历史的追寻,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国家和自然的和谐美。
- 花:代表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 流泉:象征清澈、宁静的生活态度。
- 春波:象征温暖和生机,带来希望。
- 楼台:象征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樊增祥
- C. 杜甫
-
“茜丽江山”中的“茜丽”是指什么?
- A. 青青
- B. 红色
- C. 灰暗
-
诗中提到的钱王是指哪个城市的王?
- A. 南京
- B. 杭州
- C. 北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比,樊增祥的《满江红 忆杭州》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前者侧重于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哲理,而后者则融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杭州文化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